首页 -> 2006年第9期

不妨来点“另类”的业务活动

作者:陶 倩




  看一段自己的教学录相——我的教态得体吗?
  教态是否得体,这似乎早已淡出了评课的范围。因为,业务研讨似乎更注重理念落实情况的探讨,而评价教态,似乎不够深度,且对教者似乎有所不恭。正因为无人提醒指出,导致教者无从发现自身问题。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教态屡见不鲜。
  不自然神态:教学思想深沉的课文,老师却一脸活泼;教学情感活泼的课文,教师却一脸深沉;教师的神情一成不变,一笑到底或一“板”到底;教师的神情过于丰富,“变脸”过多,教学有如耍把戏。习惯性姿势:老年教师手撑讲台,高高在上装深沉;青年教师则手插裤兜,斜倚讲台扮潇洒。无用功语言:“那么”、“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些口头禅贯串教学始终,大量耗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文雅动作:抓头摸耳好似孙悟空,指手划脚犹如长舌妇,双手叉腰俨然孙二娘……
  有鉴于此,各教研组不妨给每位教师拍摄数分钟的教学录相,在业务学习时逐一播放。首先,这段录相无疑给每位教师提供了“照镜子”的机会,勿须多言,教师便能在检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教态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观看他人教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矫正。大方得体的,欣赏中学习;不够和谐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做一张学生的毕业试卷——我系统了解小学教学的要求吗?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校对教师跟班采用“小循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或“中循环”(1-3年级,4-6年级)。这样,会导致教师不能系统了解小学教学的总体要求,不能对本阶段的教学作居高临下的俯瞰,很自然地,教师就会忽略不同阶段知识能力间的衔接。各阶段间的教学难以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让教师系统了解小学教学的总体要求,做一做毕业试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毕业试卷基本上直观展示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在“当一回毕业考生”的过程中,真切感受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体会到了自己所教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
  备一堂没有教参的课——我能独立钻研教材吗?
  教师亲自阅读教材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前提。周一贯老先生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上好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文本、把握文本,始终要把这个放在第一位。”然而,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们很少钻研教材,试图越俎代庖。一备课,就看教参,抄教案,没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感悟,不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一切都照搬照抄。理解是别人的,设计是别人的,硬装硬套到自己和学生身上,教师累,学生更累。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没精打采,要么曲高和寡,要么“曲低不和”。教学效果低下自不必说,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弱化。
  因此,业务活动时,不妨让教师脱离教参独立备一堂课,让他们检测一下自己钻研教材的水平,同时感受一下钻研教材在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检测,部分教师会发现自己日渐弱化的钻研教材能力从而产生危机感,还有部分教师则会体验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先钻研教材后借鉴教参的良好习惯。
  背一背要求学生积累的名家名篇——我的文化底蕴又怎样呢?
  很多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希望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来增加文化底蕴。但是,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为什么?教师没能做好表率。教师胸无点墨,不思积累提高,学生会自觉地做好吗?让学生动起来,就得让教师先动起来,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动起来。
  背背名家名篇,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不妨安排一个师生诵读比赛,以此促教师反省——我的文化底蕴又怎样呢?这样,教师在组织学生备战的过程中就不再会隔岸观火,而是带头去背。师生齐背,其乐融融。看到那样的镜头,还有什么理由会让我们怀疑课外阅读开展不起来呢?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也正是新课程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