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未知与变数—教学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
作者:柳小将
在日本的动物园里也有一个相似的故事:一个喂养猴子的饲养员不是把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不容易吃到。旁观的人都责怪饲养员,说他不该如此对待猴子。饲养员的话却让人大开眼界:这些食物摆在猴子面前,它是没有胃口的,连看都懒得看,根本不会去吃,只有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猴子因为得到食物的过程费尽心机,所以十分珍惜食物,把它全吃掉了。
两个饲养员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课堂教学,我们的老师有不少像新来的那位河马饲养员,他们总怕学生知道的知识太少,拼命地把知识和答案塞给学生,让它们充满教室的黑板,挤满学生的笔记本、堆满学生的练习本,甚至不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此填满大脑。最终的结果却让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差,对学习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少。面对堆积在面前的知识和结论,学生们无需动脑,无需努力,似乎只要打开口袋,把它们通通装进去就行了。显然,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们面对如此的热情“喂养”,一定大败“胃口”,从心里厌烦并拒绝“进食”,又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高明的教师总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设置一些悬崖、陡坡、小陷阱,甚至必要的大陷阱、迷宫石洞。他们给学生营造了一个个类似森林探宝的游戏历程,引导学生在爬坡,攀岩,涉险过关之后,找到宝藏。学生对此经历必然难以忘怀,而这一学习过程中,因为充满了挑战,充满了未知与变数,学生兴趣高涨,产生探究的欲望,学习的动力机不停地运转,学习成为了乐趣,成为了发自内心的需要,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而且这种带有探究的学生过程,更重要的是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培养了学生探究与学习的能力。仿真的实践环境,正是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以公开课为例,一些教师喜欢在课前做足铺垫,甚至不惜将结论与难点的答案告知学生,在正式讲课前,教师在学生中反复演练。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听课者往往会发现,课堂教学设计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课堂上一切顺水推舟,师生毫无激情,平淡无味。这就是做课的结果,内行的专家一听就知道这不是原生的课堂。华而不实的演出,怎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呢?
真正的名师,他们在课前不让学生过多地了解课堂的设计,因而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自己都具有了挑战性,这种原生的课堂上,充满了许多未知和变数,因而让学生和教师充满激情,对于出现的问题,学生因为够不着,就得跳一跳,爬一爬,在这个奋斗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体验了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