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我们应该向名师学“内功”

作者:吕 赟




  自己也是“追星族”的一员,但是,我追的“星”不是影视明星,而是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孙建锋等名师。自己也曾有幸聆听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总能被他们那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纯熟的教学艺术,还有那真诚的师爱所深深折服!当然,每次听完课、取完经之后,我也总会“学”上“一招半式”,将名师的教案照搬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很想自己也“过把瘾”,然而每次总是事与愿违,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设相去甚远。
  为什么呢?我的教学设计与名师们是一样的,甚至连名师们的过渡语、评价语都一字不差地用上了,怎么会这样呢?到底应该学名师的什么呢?又应该如何去学习呢?
  在一次上网阅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则《“露八颗牙”》的故事,使我如醍醐灌顶,从而恍然大悟。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某大医院,最近出台一项新政策,规定医生护士要微笑上岗,而且嘴张到什么程度都有严格要求,不能露牙龈,但要露出八颗牙齿,据说这是医院领导出洋考察后从美国学来的,并美其名曰“国际惯例”。看了这个故事,我对这所医院领导所学内容的荒唐感到可笑,医生护士应当微笑上岗,因为这是一种对救死扶伤的理解而自然流露的微笑服务,也是病人的心理需要。但美国人嘴巴大,轻易就能露出满嘴白牙的微笑,的确很美;而中国人不同,嘴巴小(樱桃小口)呀,而且很多中国的女孩都比较喜欢抿着嘴笑,同样也很美呀。微笑应当是源于内心的,这样才能让病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不是取决于露出牙齿的颗数多少这一外在表现。试想,如果非要中国的女护士露出八颗牙齿微笑,恐怕非但不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反而要吓坏病人了。
  审视自己先前学名师的过程,又何尝不是硬要自己“露八颗牙”呢?自己不也是偏向对名师们教学形式的模仿吗?不也是将名师的“招式”作为决胜课堂的砝码吗?就算是武侠小说中武功招式,也要有内功心法才能够克敌制胜,否则就是没用的“花架子”。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学名师们的“招式”,而应当学名师的“内功”。什么是“内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名师们课堂外的“十年功”就是他们的内功!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结识苏霍姆林斯基,拜访巴班斯基,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话,与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交流……从而炼出自己的“十年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情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有了这样的“内功”,所以他的课堂中才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学生们才会“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向名师学习,我们不能只看到露出水面的冰山,要知道,那只是冰山的一角。我们不能够总将自己的目光停留在他们的“招式”上,而应该看到他们“招式”背后那深厚的内功!厚积方能薄发,我们也应当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多听广播中播音员那字正腔圆、有感染力的朗读;像王崧舟老师那样临柳体金戈铁骨、仿欧体圆润端庄;像孙双金老师那样徜徉在教育书籍的海洋里……
  当然,学名师的“内功”,没有“近路”可抄,没有“捷径”可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静下心来,“潜心修道”,苦练“内功”,才能“无招胜有招”,与名师们一样,在课堂中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