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不要让“简单”迷惑了你的眼睛

作者:张凤良




  时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界有“简单语文”一说,笔者认为甚不妥切。尽管我们知道这“简单语文”也不简单,但仍觉得这一简单提法,可能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语文教学当然不简单,也简单不了。
  首先我们从教师说起。尽管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都在为语文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但同时我们也冷静地看到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盛行的教风和面临的前景令人堪忧。我们知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笔者看来,他至少经历这么几个过程:一是做个适应型的教师,这是刚从事小语教学的必然经历。二是做个组织型的教师。在适应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丰富了一些想法,实践了一些理论,接着就是有效地贯彻和实施自己积淀起来的思想。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是个能组织学生学习的教师,能够创造比较合适的条件和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实践学习的过程,能够在自己的引领和指导下让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得自己比较顺利和完满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业绩。一个组织型的教师基本上能称得上是一个让领导放心的教师。三是做个个性型的教师。教师的教学允许也赞成与自己的个性走在一起,能够相融合。富有个性的教师,如果其教学事业相对通达的话,必然能成为一名富有教学个性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和个性的魅力能在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四是做个艺术型的教师。教学艺术化,是每个教师的向往和追求,当教学成为一种艺术,那么这位教师的才智、人格、成就感和幸福观都走入了一种一定境界的和谐状态,就其个人,事业即生命。
  我们都希望并不断要求着自己能完成这样的教学成长旅程,也衷心祝愿同行们也能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行。“简单语文”这样的提法,在直观上会消极地影响着教师自身的磨砺,而且事实上我们也能看到,目前多数教师也仅停留在第二个层次上面。
  当前,笔者认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迫切要自我磨砺的内容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内功的磨砺。所谓内功的磨砺,除了教师的心态要“沉静”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尤其是能够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能通畅地与文本对话,把握其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教师教学策略的优化运用。尤其是掌控教学节奏,把握教学生成,优化教学评价,贯彻课标精神。
  这些磨砺的过程,是教师自省、自鞭、自我修炼的过程,需要纯净的环境和个人良好的修养和素质。做好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是不简单的,因为他从事的事业是不简单的。
  其次,从小学语文课程说起。无论从语文课程的性质,还是从语文课程的目标;无论是从语文课程的实施,还是从语文课程的评价,都告诉我们语文教育是复杂的,其完善的过程是长期的。这并不是推委我们应该肩负的担子,在我们付出努力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们能做的是我们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课文课程性质的厚重性和模糊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显然,语文教育承载着我们悠久历史的厚重积累,也承载着我们继往开来的殷切期望,这沉甸甸的使命和重担,怎是一个“简单”了得。同时,我们还看到,正因语文是一种文化,语文教育才显得更为复杂,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之诠释,到目前为止,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还是有些“一头雾水”,觉得越教越不会教。这种课程性质的不确定性,又是怎能一个“简单”了得?
  语文课程目标的复杂性和难检测性。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除了掌握常用字的数量和课外阅读量能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之外,其余的都是比较模糊的表述。在目标中,我们看到很多的是“了解、理解、体会、揣摩、感受、感悟、体验、态度”等词语,就这些词对应的目标定位,我们有时还不能准确把握,更不要说去实现这些目标。即使实现了目标,我们又怎样去检测?我们只能大概地说这个学生学得还可以,那个学生也不错,至于两个学生相比,能分出个什么高低,高多少,低多少,这就谁也说不清楚了。这种目标的复杂性及难检测性,又怎能是一个“简单”了得?
  语文课程实施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有五条表述:一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是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具体表述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进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凡此种种,我们都能很强烈地感受到语文课程实施时内容的宽泛和形式上的不拘一格,既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也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任何有悖于语文课程性质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行为,都会造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偏离。同时,正是语文教育特别是教学过程中方式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了广大一线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随意性,“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时我们很难确定哪一条才是捷径,是科学之道。
  因此,就语文课程的特殊性,是很难就“简单”二字所能“快刀斩乱麻”,一往无前的。
  最后再从教育本身说起。教育是极其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事业,因此,古今中外也没有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理论。其他不说,但就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理念中所说的理想教育理论,也就能说明这一论点。他说:“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教育是伟大神圣的,更是艰辛复杂的,它需要的心态是始终如一,需要的精神是孜孜以求,需要的境界是不断创新。对于教育事业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朱小蔓女士也说:“教育不再是依附性的事业,而是一项先导性的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的事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语文教育简单不了。尽管我们知道这“简单语文”里含着进步,是针对目前浮肿和浮躁的教学现状而言的;尽管我们也知道这“简单语文”旨在从前期的繁琐的语文教学现状中提炼精华,是从前人的经验和基础上走过来的;尽管我们也知道这“简单语文”也不是我们常人所想的语文教学简单化,是有其理论基础的。但我们依然觉得这样的提法于当前的教师培养不利,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利;尤其是在还没有深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就广而告之,对最广大的教师而言,是一种错误的信息导向。有可能,这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蹈“矫枉过正,而后再矫正”的尴尬和窘境。在笔者看来,倡导“简单语文”不如倡导“真实语文”更为妥切,在“真”和“实”中,我们似乎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