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学校行政部门应当“瘦身”

作者:吕 赟 殷晓锋




  下课后走进办公室,坐下来刚准备喝口茶,端起茶杯发现底下压着两张通知,浏览了一下,原来这两张通知上的内容基本一样,都是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以“好习惯”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只不过署名不同,一个是德育处,一个是教务处。这时后边的李老师笑着对我说:“‘衙门’太多了,这不,还要送两份‘礼’呢,又要让学生将征文抄两份了。”我无奈地笑了笑……
  唉,现在学校的行政部门太多了,校长室主管一切,副校长室分管教学、德育、后勤等,下设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德育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当然,学校设立了这么多的部门,不是摆在那里让人看的,都必须发挥各自的作用,各司其职,其出发点也是让学校的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并且,各个部门在每个学期之前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现在不是流行签订“责任状”吗,各个部门也是如此,比如本学期要开展哪些活动,要举行几次竞赛等等,到学期结束时要接受考核。开展一些有实效性的教科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开展一些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少先队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现实状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现在有很多部门的工作流于形式,开展一些活动只是为了照搬计划,应付检查,在学期总结中有材料可写。有些部门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并非是从学生、教师的实际出发,为他们的发展服务,只是跟潮流,为了刺激别人的眼球,追求热热闹闹,并不考虑实效。因此,每个学期,学校总会有很多活动,比如各个节日(学雷锋日、劳动节、“六·一”节等)的纪念活动,作文、英语、数学竞赛,鼓号队还要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教师备课、赛课、说课、“三字一话”比赛等等。当然,笔者并不反对开展这些活动,相反很赞成,因为这些活动如果扎实地开展,对学生、教师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问题是现在很多活动都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形式而形式。例如各部门的活动、工作安排几乎每个学期都一样,有时甚至雷同到“第六周是作文竞赛,第七周是数学竞赛,第八周是英语竞赛……”的地步。再看这些活动的形式,也很机械、单调:纪念日就是国旗下讲话,出一期黑板报,竞赛就是一张卷子,学生都感到乏味了;教师竞赛也很不正规,因为大家平时都是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本来是闭卷的,现在可以开卷,本来是不能缺席的,现在可以请假,甚至“三字一话”也可以代写,失去了严肃性,当然也就谈不上公平、公正了。活动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有效,试想,如果开展的活动对学生、教师都没什么用处,那开展这些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沧海横流,只取一瓢,厚厚的一本《辞海》,需要时查的也只是一个辞条。如果各个部门只是为了完成制定的计划,应付学校的检查才开展活动,而并不是为了学生、教师的发展,那么,这些活动,还不如不开展;如果开展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师的发展,即使少一点,那又有何妨?
  另外,我们学校不同于政府部门,也不同于工厂企业,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足矣。而当下的一些行政部门,其职能可以说是交叉的,使很多事情要经过几道工序,重复了几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首先要通过校长办公室,然后由校长批阅,再交分管副校长,再到相关部门执行,再落实到教师,你说烦不烦?再看教务处与教科室,都是负责教学方面的,为何要分两个部门?德育处与少先队之间不也是联系很大吗?一件事情,要几个部门负责,你让我们教师向哪个部门负责?记得《小的与大的》(《报刊文摘》2006.6.30)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最近,我又读到一篇外国人写的“中国人的‘大’情节的文章,说中国人什么都喜欢‘大’,对城市建筑的规模追求在太空里能看见,对商场的规模追求能写进《吉尼斯世界记录》。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光自动扶梯就有230座,一只大鱼缸里养了六条泰国鳄鱼,要逛遍它需要整整两天的时间。”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代哲人苏格拉底面对大市场的感叹:“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早在几十年前,毛泽东主席就提出过“精兵简政”,为何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臃肿现象”却愈演愈烈呢?退一步说,学校行政部门之间应该作好协调工作,总不能出现让教师重复劳动的现象吧!
  蜈蚣有百足,马只有四足,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见过跑得比马快的的蜈蚣呢?莎士比亚说过:“精练是智慧的灵魂。”《诗经》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景、情、人、思囊括无余;齐白石的画笔触简单,却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与美感;竹子只要简单地凿上几个孔,就成为了能吹奏出美妙旋律的笛子。学校行政部门应该“瘦身”,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行政部门不在多,有效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