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班级管理中的评价误差及其对策

作者:周新高




  评价是班级管理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正确的评价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管理者通过对事物、行为或过程的评价,让学生明是非,识对错,辨美丑,知善恶,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但评价作为管理者的一种个人主观行为,始终烙印着评价主体的性格、气质、兴趣、情绪等色彩,因此难免会出现误差。正视这种误差并及时加以纠正,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建构完美人格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印象误差
  
  第一印象是指与感知对象第一次接触时所形成的印象,这种印象影响着今后的知觉。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由此产生的印象误差也成为评价中最常见的误差,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第一堂课、第一次谈心,学生的第一次作业、第一次检测成绩、第一次班队活动中的表现、第一次错误等都是印象误差的来源。与第一印象相伴而生的评价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管理者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教育方式。
  产生印象误差的主观原因是受主体自身的素质、当时的心境影响,客观原因有学生表现思想的不真实性、不确定性以及事物发生的偶然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不可靠的特点。如果凭此给学生定“格”,今后便在此“格”内评价该生,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避免印象误差的最有效方法是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非常”行为、事件的前因后果、相关背景,切忌简单、粗暴地对待人和事,草率地对这个师生间的“第一次”下定论,并以此类推今后。
  
  二、对比误差
  
  指学生个体某些突发的言行让管理者产生一种新的印象,和过去固有的印象发生了强烈冲突,从而引发管理者对个体进行重新评价,如某生一贯遵守纪律,上课认真,但近来经常迟到,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虎;某生成绩下降幅度很大;某生原来性情温和,近来却很急躁,频繁和同学打架等等。凡此种种都有可能使管理者改变对该生原有的良好印象,在重新评价中产生对比误差,为避免这种误差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管理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暂时容忍这种反常行为,不能表现出失望情绪,要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2.尽快了解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教育,宜和风细雨,忌暴风骤雨。
  3.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促进自我改正,自我提高。
  
  三、推理误差
  
  这是管理者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态度进行推理来评价学生时产生的一种评价误差。如有的同学各科成绩差,就断定他什么都不行,对他的特长表现不予重视,也不予以引导发展,从而严重挫伤他的自尊和学习积极性,导致成绩更差,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某次作业中一名平时不怎么样的学生做对了一道较难的题,就断定他是抄袭的;某某的成绩好,就认为其他方面也不错,选班干部、组织活动都有他的份,而对其错误却视而不见等等。
  这种推理以已有的经验为前提,而不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因此,得到的结论也是有违客观事实的,是一种“晕轮效应”。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分析现象。
  1.用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现象,分析学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优生身上也有缺点,而且同样会对他的发展有不利影响。后进生身上也有闪光点,平凡人有不凡时。
  2.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学生。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优生与后进生各有优缺,而且这种优缺点也会不断转化,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由此入手,让它发扬光大,后进也能变先进。先进生身上的缺点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先进也可能变后进。
  3.加强和学科教师间的横向联系,全方位细致地了解学生。
  
  四、假象误差
  
  这是被评价者身上某些非本质属性(假象)作用于评价者而导致的评价误差,由此带来的蒙蔽评价可能会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错位,而失去教育良机。如:①某生有意识地和管理者产生对抗而导致管理者反感,从而认定该生态度差,产生向家长告状或从此打入冷宫的想法。其实这种行为的产生多半是管理者工作不细致或方法欠妥,造成的误会会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所致。②某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总给人遵守纪律、学习认真的印象,认定其成绩不好是由于接受能力欠佳,其实这也许是一种假象。
  面对假象误差,管理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多渠道了解信息,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
  2.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光大他的优点,使其在愉悦的体验中自我提高。
  3.处理班级事务要公平、公正,对学优生扬抑结合,对后进生多扬少抑。
  4.与学生交流谈心,要能让学生感受你的爱心、你的友善、你的平等态度。
  班级是学生成就道德的一块园地,管理者的个人行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慎重地运用评价手段,尽力减少评价误差,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学习、智力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