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对欠发达地区实行寄宿制的思考
作者:朱印平 刘 斌
思考一:意义究竟有多大
1.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经济落后,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偏低,所以外出务工、做生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加之政府部门积极介入,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在农村,呆在家中带孩子、种地的年轻父母是极少见的。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管不着、爷爷奶奶管不了、学校教育又鞭长莫及,从而形成了教育“空档”,也成了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的一块“心病”。实施寄宿制管理,相对来说,想政府所想,急家长所急,比较合理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意义深远。
2.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农村,受经济水平限制,想让每一所学校都设备一流、师资过硬是不现实的。所以政府部门一般都采取“握紧拳头、集中力量、精心打造一所中心小学”的办学策略,并期待能以点带面,以“走教”等不同形式辐射其他村级小学。理论上讲这样做是可行的,但实际情况跟想象是两码事,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村小与中心校的不均衡发展就是明证。学生集中寄宿就读,可谓“众望所归”。
3.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现在的孩子最缺什么?不用多解释,大家都明白:自理能力。的确,已经是七八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了,不会洗衣做饭,不知洗澡理发,完全依赖于父母。就他们健康成长而言,不能不说是种缺憾!让孩子离开家庭的小环境,来到学校的大环境中,衣食住行皆在学校,也是最好的锻炼。同时,对有些自幼娇生惯养、自负偏执、自卑忧郁的学生来说,寄宿制提供的“集体生活”氛围,有助于他们学会交往、合作,养成宽容、积极向上的心态。虽然谈不上是“灵丹妙药”,却也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耐挫力,增强与他人相容的信心与习惯。
思考二:问题究竟有多少
1.后勤服务人员素质偏低。学校搞寄宿制,需要一定数量的生活指导老师和餐厅服务人员。如何引进?就农村现状而言,“外引”条件不许可;“内引”呢?年轻一点的、文化稍高的招不到,只能在40多岁左右无一技之长的农村妇女中挑选。不排除她们中有条件突出的,但整体素质可以想象。让她们整天与天真无邪的学生打交道,会不会让一些农村陋习在校园内滋生、蔓延?
2.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住宿后,机动的时间随之增多,如早自习、晚自习等。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00%的学校上早、晚自习,其中38.2%的学校上新授课,有近60%的学校利用晚自习做习题、考试。数据是惊人的,我们撇开诸多主、客观因素不谈,这俨然就是“应试教育”的再版!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施这么久的今天,重现当年不堪回首的一幕,令人担忧!
3.安全隐患增大。首先,小学不比中学,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应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都很差,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受内、外部环境影响,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进入青春萌动期,或身心俱已成熟,或身心“不配套”成熟,面对迅猛的身体变化,他们是困惑、羞涩且不安的。而在农村的学校和家庭,青春期教育又是一个盲区。我们搞寄宿制,会不会“歪打正着”,给“性早熟”的孩子群提供早恋的“土壤”和发展空间呢?
4.加重一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尽管学校不以赢利为目的,但也不是慈善机构。学生吃住在校,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一定费用是正常且必需的。但农村因父母离异、家有重病人等原因造成的困难户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说,交钱住宿有难度,弄不好还会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思考三:怎样解决问题最合理
在此,笔者不便妄下断语,只想结合我校在实施寄宿制管理过程中的点滴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抓好“三关”,全面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素质
(1)入口关。首先是成立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拟定选拔标准,确定选拔程序。其次,聘请校外专业人员组成招聘小组,具体负责选拔工作的细节内容,领导小组成员一概不得介入,严禁暗箱操作,坚决杜绝人情户、关系户入内。另外,招聘要本着“笔试、面试、走访”相结合的原则,把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健康状况放在首位,确保整个招聘工作既公平又安全。再次,与被录用人员签订合同,写明要求,详细分工,避免扯皮。
(2)培训关。后勤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但哪方面低?如何解决?针对此,笔者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①要有明确的培训计划、制度和内容,排好时间表,坚持学习与训练相结合,不能拖拉。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整改,力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②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摒弃急于求成心理。把服务人员当成学生,把教育教学的一套“拿来”用在他们身上,听起来似乎很可笑,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这些平时在家中“独当一面”的家庭主妇,甘受制度约束到校工作的初衷无非一个钱字,她们所关心的不是自身形象,而是工资和福利。想让她们“一步到位”转变观念,“服从命令听指挥”,完全融入学校集体生活圈,找准角色定位,提高服务意识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个“缓冲”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制度约束”、“环境影响”、“学习感悟”与“真情感化”多管齐下的过程,是学校管理者保持耐心、等待的过程。此外,结合服务人员不同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表扬、鼓励方式,可以收到物质奖励达不到的效果——人总是喜赞美而恶批评的,所谓“人性的弱点”是也。③突出人性化管理。首先,学校领导、后勤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不能因为她们是种地出身的就心存鄙视,不能因为她们素质低就自我感觉高高在上,更不能因为她们“吃学校饭”就拿出老板的派头,指手画脚,恶语相向。其次,要把“人性化”落实到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关心她们的家庭,关注她们的心理变化,解决她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她们工作上的领路人、生活上的贴心人。
(3)考核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有了规矩没有保障措施也成不了“方圆”。这就需要考核。窃以为,对后勤人员的考核要突出两个字:细、实。细,就是既对出勤、业绩等显性指标量化记分,又对任劳任怨、关心呵护学生等隐性指标民主评议加分;既以制定的考核标准为依据,又不完全“依葫芦画瓢”,而是通盘考虑,显隐结合。实,就是实事求是,不以个人主观臆断,不含好恶色彩,整个过程规范、公正,结果合理、公平。
2.加大力度,继续“爱心助学”工程
首先,与地方政府联系,结合学校实际,深入调查了解核实,确保拿到手的第一手困难生资料准确无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失真,使每个困难生尽可能都享受到爱的滋润。其次,将采集的资料按困难程度分成不同档次,以便合理安排资助。另外,面向社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能人大户,以“结队帮扶”、“集体资助”等形式广开财源,把“爱”的种子播洒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并以此为荣,形成社会道德新风尚。
3.突出重点,细化管理,精益求精
(1)课程管理。为了进一步规范住宿生的时间安排,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强势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本着“动、静”结合的原则,在原有课程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把早、晚两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作了科学安排,具体是:早晨突出“动”字,围绕“体育、诵读”两个大项开展“英语角、武术队”等13个小项,由专门教师指导,时间40分钟;晚自习突出“静”字,围绕原有课程设置以及农村教育环境的实际,开展“写作、奥数、绘画”等兴趣小组活动,既满足家长对文化知识拔高的渴求,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2)安全管理。重点是抓好“三个到位”。即:
①安全教育要到位。一方面,对教职工而言,应制定相关制度和奖惩条例,并以《教育系统八项禁令》和《中小学师德规范》为行为准绳。通过学习、知识考试、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内化吸收,牢固树立“爱学生”的大教育思想,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对小学生而言,也要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使他们掌握“防水、防火、防交通事故以及自救”的基本常识,理论联系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此外,我校还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知心姐姐信箱”,开通了校园网、校长电子信箱,旨在让性格内向者、青春期困惑者、生活学习上有困难者能通过不同渠道与人沟通,直抒胸臆,不再彷徨、迷茫,不会因冲动而做错事情。这种无孔不入的教育,不但为师生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而且提高了他们的防患意识,有效控制了隐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②隐患排查要到位。首先就是组织网络要健全,责任要明确。其次是考虑要周详。制定的安全隐患排查表的内容要详细,既有显性内容,又有隐性内容,坚持“日查、周报、月评”制,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对因玩忽职守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坚决处理,绝不手软。
③应急预案要到位。防患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的安全事故都可以预防的。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怎么办?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组建安全应急小分队,加大投入,配备安全应急设备,如车辆、灭火器、应急药品等,加强对应急小分队成员防火、防暴、防恶劣天气的应急培训,并不定期实施安全应急演练,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一旦有突发事件,全校都能在安全小分队的策应下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手段遏制事态的发展,将损失降至最低。
细节决定成败。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的不是大刀阔斧,而是心细如发。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同问题,我们该做的不是怀疑与迎合,而应该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思维,想方设法去解决。相信这块散发农村气息的“蛋糕”一定会越做越大,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