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让慈爱代替发怒

作者:刘建军




  某天A老师推开教室门,一个粘满粉笔灰的黑板擦正好落在他头上。全班哄笑。A老师也知道这是谁干得的“好事”,但并没有训斥那个学生,相反若无其事,上课时不时以慈爱的目光注视那个搞恶作剧的学生。一天天过去了,A老师仍没有整那个学生。几天后,那个学生由担心挨整变得后悔和惭愧。由于忍受不了内心痛苦的折磨,终于向老师低头认错。
  如果A老师在“黑板擦落到头上,全班哄笑”之际,大动肝火,严厉批评肇事者,这可能就正好中了肇事者的“奸计”。以后,教师与肇事者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也就再所难免。教师得花很多的精力去争取对抗的胜利,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不能专心致志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A老师能“若无其事”,实际上宣告了肇事者“奸计”的破产;“慈爱地注视肇事者”,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内心开始遭受痛苦的折磨,从而在根本上杜绝了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慈爱可以温暖学生冰冷的心,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怨恨,促使学生觉悟,引发学生的自我转化,慈爱是消除批评副作用的一味良药。
  伏尔泰说:“什么是宽容?这是人类的特权,我们全都是由弱点和谬误塑造而成的,让我们相互宽容各自的愚蠢,这是大自然的首要法则。”学会了宽容就拥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资格。用宽容去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必说服,不必批评,不用惩罚,就可以从根本上扼杀学生的不良行为,还可以得到学生的感激,赢得学生的支持和拥护,为教育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