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

作者:夏 洁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
  
  一、家庭离异对子女的心理伤害
  
  毫无疑问,家庭的破裂对于子女的成长是巨大的消极因素,这些孩子的心理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行为、心理、品德等方面都容易出现一些困难和偏差。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这些孩子由于受到家庭变化的影响,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的危险性较大,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必然的,并非所有的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孩子都会出现这些问题,这取决于孩子所受的教育状况等诸方面的因素。以下就是家庭离异所可能导致的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
  1.家庭离异导致子女养成不良品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双亲离异,家庭解体,这些子女有养无教,容易形成不良品行。这些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较严重的行为过错,如破坏公物、颠倒是非、盗窃、打架斗殴等,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会产生强烈冲击,也是严峻的挑战。
  2.家庭离异使子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以及怨恨感等消极情感
  这些消极情感的产生,必将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社会交往,造成与人交往能力的下降,结伴难度增大,相容性较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非但不会减弱和消失,反而会逐步积累,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甚至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3.家庭离异使子女缺乏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从而产生行为障碍
  由于家庭的解体,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家庭破裂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及学习的信心,在行为上往往有较多的反常表现,如与父母闹别扭,与同学不和,对抗教师。由于在家庭里缺少温暖而易受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他们沉沉迷于游艺性“三室一厅”,在早恋中寻求慰藉,其行为的反社会倾向及社会对立情绪比较严重,甚至因此导致犯罪。
  4.家庭离异使子女出现性格缺陷,严重影响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般而言,破碎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是残缺不全的教育和多种负面影响,使孩子形成精神缺陷,抑制了他们个性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离异家庭孩子常见的不良性格有散漫、保守、见异思迁、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目空一切、孤芳自赏、盲目冲动等。
  5.家庭离异损伤的子女的思维及想象能力
  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家庭离异,对孩子的心灵创伤都是非常巨大的,受到如此惨痛的心灵创伤的孩子往往沉默寡言,心灵被痛苦所缠绕,做事缩手缩脚,不愿迎接挑战。长此以往,会对孩子的思维品质、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有所影响。
  
  二、离异家庭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
  
  在离异后的家庭中,往往只有父或母一方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因此这种教育难免出现偏差。离异家庭中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放任型
  家长素质较低,只养不教,无心管教子女,采取不管不问、任其自然的态度。
  2.溺爱型
  家长有一种负罪心理,为了弥补子女的心理创伤,放弃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对子女百般娇宠。
  3.严酷型
  家长对子女缺少体贴关怀,过多干涉子女活动,动辄迁怒于子女,甚至粗暴打骂。
  4.病态型
  家长由于自身婚姻的失败而心理不平衡,把自己对对方的憎恨、不满等情绪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仇恨对方的不良心理,或把孩子当“筹码”,以满足自身、折磨对方、刺激对方的病态心理,严重扭曲孩子的心理。
  
  三、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正如上面所说的,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会大大降低。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致观察,了解心理特征,把握教育契机
  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家庭变化感受不一,但都是一个被迫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1)愤怒、痛苦阶段。父母离异初期,孩子表现为极度失望,想哭,心情烦躁,成绩下降,对朋友具有攻击性。
  (2)盲目或麻木阶段。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做错事不感到羞愧,处于一种莫名的“亢进”状态。
  (3)流动出走阶段。孩子往往行踪不定,到处乱走,最显著的特征是无论身在何处都处于上满弦的状态,这是一种近乎癫狂的时期,孩子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心理负担过重,如果在这阶段再遭受打击,将产生严重后果。
  (4)终日忙碌,足不出户阶段。孩子常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最害怕外界提到他父母离婚的事,精神很紧张。
  (5)渴望、思索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朋友,希望有人陪伴他战胜困难。同时,他们会设法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心理上趋于早熟。
  (6)获得新生阶段。在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以后,心理上得到了新的平衡,恢复了原来的兴趣,又重新有了生活目标。
  父母离异,使得子女经历着痛苦、复杂、漫长的感情磨砺。在1~4阶段中,孩子需要关心、爱抚、帮助,在5~6阶段中,除了继续需要关心、爱抚外,还需要悉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困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情感特点,因“段”施教,把握最佳教育契机,把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理、学习、品德、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保证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及人身安全。
  2.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培养健康心理
   “师者父母心”。教师要给单亲学生更多的爱抚,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量补偿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而感到处处有温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助,消除其自卑感、孤独感;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创设机会,让他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积极情绪和良好的性格;激发单亲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抑郁情绪;细心发现他们的特长,加以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当他们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目标,就会淡化消极情感,产生愉悦情绪,陶冶性情,获得健康发展。
  3.树立信心,正视挫折,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单亲学生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生活的信心受挫。而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单亲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对生活、人生的信心。多给这些学生讲一些名人故事,如面临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材的爱迪生、高尔基,笑对挫折的毛泽东、周恩来,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通过这些故事告诉单亲的学生,卓越人才的成长必先经过意志磨练的过程,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现实,正视挫折。通过一些专题活动,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
  4.亲近家长,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学校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因此要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必须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通过家访、家长会、单亲家庭亲子活动等,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育情况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育子观,自觉调节受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扰的心理,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