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别让“个性化阅读”误导你
作者:韩加留
这一阅读理论在新课标中得到重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恨、崇敬、向往、同情等情感。”
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嘴边挂着的都是“个性化阅读”。应该说如果准确理解并把握好个性化阅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大幸,是我们阅读教学告别灌输式的分水岭,是教改的一大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的老师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个性化阅读。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你对,他对,大家都对……”似乎学生怎么理解都是对的;“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只要是学生讲的都是值得表扬的,即使是错误的答案,也会被贴上“个性化”的标签。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是极其有害的,它一方面使得学生对文章理解出现肤浅甚至错误;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消除以上不良现象,使“个性化阅读”的错误认识得到纠正。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正确认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杜勃罗留波夫就认为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特有形式再现生活、解释生活,对生活中的问题作出“判决”,从而像科学一样,推动事物的正确观念在人民中间形成和传布。虽然在我们的文章中,在我们的阅读活动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个性的因素。文章作者是个性的,他的认识水平、表达方式必然是个性的,这就产生了个性化的作品。同样我们每一个读者,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有着独特的阅读方式,这些都是个性化的因素,但我们要透过这些看到共性的东西。比如,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我们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期待,我们都同情弱小、仇恨强暴……
具体到我们的阅读活动,我们所读的文章,学术界已经公认的共性的东西很多,如著名文学作品中的已成定论的认识、看法,学习中对文本的感悟方法、渠道等。
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真正认识到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真正有意义的个性化东西,实际上来自于对共性问题的深入咀嚼与感悟。强调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决不能随便否定和忽视共性的内容。比如在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们要体会的是肖邦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读王昌龄的《出塞》,我们要品味的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边防的忧思。这些经过历史积淀的宝贵情感,决不能被个性化所湮没。当然在尊重共性同时,也不应排斥有益的个性解读。在读《快手刘》时,我们在敬佩他娴熟的技艺,体会到熟能生巧的同时,不妨接受他是一个精明生意人的解读。
二、准确定位好师生关系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了较好的定位。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我们部分老师,在理解师生定位时,往往注意到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等内容,而忽视作为教师应承担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有些老师为了体现对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不论学生发言时说些什么,都不加辨析地肯定、鼓励,甚至高度赞扬。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时,学生说到哲学家是个怎样的人时,有学生说:“是个奇怪的人。”有几位同学说:“是个聪明人。”对这些肤浅、空洞甚至错误的观点,我们的老师不是及时指出,并加以引导,而是微笑着加以鼓励:“说得好!”
其实由于学生生活经历、认识水平、语言表达的局限。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对情感的体验是不深入的,表达往往是片言只语的。这时如果没有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我们的课堂效果将是非常糟糕的。
所以,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同时,不能推卸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三、民主课堂不是迁就的课堂
新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课堂中教师、学生是对话者、合作者。强调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我们有部分老师,片面理解了“民主课堂”的内涵。认为只要多表扬、少批评就是尊重学生。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当学生的理解肤浅或出现错误时,不及时指出;当学生的表达出现语病,缺乏条理时,不能进行帮助,反而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这样的课堂民主不是真正民主,其实是对学生的欺骗,是误人子弟的“伪民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生活阅历、理解水平、语言表达等方面远远高于学生,因而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切不可把民主课堂变味为“迁就课堂”。
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是我们课堂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的意义。衡量我们教育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我们课堂组织形式是否科学,其主要标准就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贯彻实施“个性化阅读”思想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既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学生独特的文本解读,也要发挥好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以文本为媒介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在这样的民主的课堂气氛下,在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简而言之,我们只有准确理解“个性化阅读”,我们的课改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