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提高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周士军
一、建立合作规则,加强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个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过一段时间后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另外,为了避免出现旁听者的角色,在小组讨论前一定要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小组学习结束全班交流反馈时,发言的学生应该是代表小组的意见,组内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另外小组的同学如有不同意见也要积极表达。诸如此类规则,教师应在事先讲明,事中指导,事后总结,使学生逐步按规则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1.重视合作技巧的指导
美国教育家约翰逊认为:教师不能只是把学生放到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应当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合作技巧方面指导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主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指导,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其次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相互交流。最后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应当循序渐进,专门训练。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时,也应当经常性地相机指导。
2.课前延伸合作指导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鉴于小学生预习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并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课中渗透合作指导
首先是营造合作氛围。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电教手段,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万里长城》时,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获取的相关长城的知识,丰富的信息量,诱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其次是对学生学习困难时的指导。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应该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4.课外拓展合作指导
在指导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围绕“大读写工程”的要求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共同阅读探索,相互交流课外读物,共同制作手抄报等。在课外阅读中,把碰到的疑难问题拿到小组里合作解决,并鼓励小组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活动等。如教了《大自然的语言》、《会说话的灯》和《小镇的早晨》等课文后,布置课外学习小组合作调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准确把握合作点,提高小组学习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教师只注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忽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习主题的构建,这是有违课程改革初衷的。笔者认为小组学习内容应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按照课标要求寻找适合小组学习又能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合作点,让学生在发出信息和索回信息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知情交融,合作交流,切磋提高。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及时把握住那些生成合作学习的契机,这是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充分体现,也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
1.不同感受点
在情感性较强的文章中,可组织小组成员朗读那些充满人性美、自然美的语句,学生在互相聆听过程中一次次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林海》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语言十分优美。教学时可采用“小组美读赛读”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练习美读,尽情赛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读中进行审美体验,从而升华情感,陶冶情操。一些常识性的课文可组织“你还知道什么”的小组交流,起到广闻博识的作用。
2.意见分歧点
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教师可有的放矢,放手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一位优秀教师在上《将相和》一文时向学生质疑:“蔺相如是不是像廉颇说的那样仅凭一张嘴就爬到他的头上呢?”有的学生说是,有的说不是,于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读文找理由并展开辩论。学生思维敏捷,唇枪舌剑,很好的体现了合作探究精神。建构主义合作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能促成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交流对话中学生思考过程外显化能促使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即真正的意义建构。因此,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的时候,我们不妨多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
3.新知传授点
有些教师传授新知识往往讲得过多,其实教师完全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参与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成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成双赢,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并列段(句)时,让学生自己换一换段落顺序,说一说意思有没有变化,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便可明白其中的规律。
4.质疑问难点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再根据疑问难易层次确定学习方式,或个别或小组合作。一般来说,只有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才可采用小组合作来共同探讨。如在理解感悟《鸟的天堂》结尾句:“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时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很有质量的问题:这句话中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却没有呢?教师随即让学生在小组内研讨,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高质量的。
5.思维发散点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领域,这就使教学过程呈现出了开放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时出现的各种想法,我们应更好地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更何况教材也给读者留下了不少悬念和空白,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问:“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来,会怎样呢?它会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你们能小组合作来演一演吗?”学生参与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启发,开阔思路。事实也证明,学生想象丰富,热情高涨,不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6.内容分解点
合作学习以学生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合作精神为目标。因此,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写作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显得格外专心,合作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