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认识分数——几分之一》说课设计

作者:林小平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认识分数”内容分三、五两个学段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教学“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来初步认识分数,为以后扩展到“把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和抽象的分数概念打下基础。
  本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渗透了“由整到分”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分食品的具体情境认识二分之一,体会分数产生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通过多种操作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第二段是教学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学生自身的操作活动,感受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分数,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经历观察、比较、猜测、反思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学会与人交流,养成质疑与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探究活动、加强个别指导、辅助媒体演示。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动手折、同桌说、全班交流等)。
  
  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具要求:有的袋里有4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2张同样大的圆片,一张长方形纸;有的袋里有4张圆片,2张长方形纸,1张等边三角形纸……
  谈话:同桌两人分一分,想一想怎样分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汇报交流,得出“平均分”。
  师:你们是怎样分学具中的这一张纸的?
  学生到实物投影上演示分的方法,并把不同形状的纸片分得的结果在黑板上一一展示出来。
  师: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整数表示吗?从而引入分数:1/2。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同时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已有对分得结果是整数的平均分的经验基础,我就让学生分学具,在操作中感悟到要想分得公平合理,必须“平均分”,“1张纸怎样平均分”,解决的办法就是每人半张,这半张纸就可以用2表示,分数就在学生感觉到现有的数不够用的情况下自然地产生。这样设计,正好诠释了“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的教学理念,除了与课本例题有异曲同工之用,更能帮助学生牢固地建立分数的本质特征——平均分。
  
  二、深化操作,认识分数
  1.认识1/2
  (1)从刚才学生分的纸中挑选一个圆片,电脑动态演示一个圆二等分的过程,说明红色的这半个是这个圆的1/2,问:白色的半个是这个圆的多少呢?教师板贴并在图上标上1/2。
  (2)学习1/2的读、写法。
  (3)引导学生对着圆片图理解1/2表示的含义,师板书,对重点词“平均分”、“它”进行理解。
  (4)形成性练习:指出刚才所分图形中的1/2,并说说这个1/2的含义。
  (5)分析: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6)反思性练习(举不是平分一张纸的例子):这样分,每份是它的1/2吗?
  [设计意图]知识进入个体内心世界的方式,主要是体验与反思,我就采用这两种途径帮助学生认识本课的关键1/2。用动画的形式再现“平均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让学生指出图形中的二分之一,目的不仅是巩固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抽象的数与具体的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通过设问“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这样分是不是它的1/2 ?”促使学生反思,在感受操作结果多样性的基础上,感悟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关键是“二等分”,帮助学生对1/2的理解迈上新台阶。
  2.认识其他分数
  (1)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你还能利用手边的学具纸创造其他的分数吗?提出要求:折一折,创造一个新分数;涂一涂,标出新分数;说一说,向同桌介绍你的新分数。
  (2)实物投影,展示交流,说说折出的分数的含义。
  (3)教师选择被4等分的圆片(与2等分的同样大小,贴在旁边),指着其中的一块,问:这是它的1/4吗?再指另一块,问:这一块呢?为什么?这里一共有几个1/4?
  选择被8等分的圆片(贴在4等分的旁边),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
  (4)照样子说说你折出的分数。
  (5)举例:说出其他几分之一的分数。
  (6)说明:像1/2、1/4、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揭示课题)。
  (7)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①自学课本,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②用黑板上的例子检查自学情况。
  ③练习:
  A.说出1/7的分子、分母
  B.一个分数,分子是1,分母是15,这个分数是多少?
  C.学生出题,教师来猜分数。
  [设计意图]理解1/4后,正是认识其他分数的好时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借鉴了人教版教材中逐步认识1/2、1/3、1/5、1/10的做法,把“想想做做”第4题用于巩固几分之一的折纸练习要求,改变为让学生创造分数。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折纸练习信息量大、选择面广、思考性强,能丰富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加深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学会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受到“平均分成若干份,就有若干个这样的几分之一”的辩证思想的熏陶,而且创造出的新分数还能为下面分数大小的比较提供最直观的依据,一举多得。
  
  三、观察感悟,比较大小
  1.观察板书中的1/2和1/4,谁大呢?学生凭直观感知,得出1/2大。再接着观察1/8和1/4,谁大呢?为什么?1/2和1/8呢?选择被16等分的圆片(贴在8等分的旁边),每份是多少?1/8和1/16呢?
  2.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说说1/16还可以大于哪些分数?
  3.教师贴出一个(相同大小、涂满颜色)圆片,问可以用哪个数表示,这些分数与1比较,谁大谁小?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设计意图]选择以上几个分数比较大小,目的有二。一是这些分数出自于学生的创造,学生有兴趣,方便理解,二是把同样大的圆片均分,便于学生寻找规律,感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设计“说出比1/16小的分数”,目的是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比较1和几分之一的大小,目的是加强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四、巩固练习,活用分数
  1.师: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分数在生活中经常可以找到,请找出生活中的分数。
  
  “品”字每个“口”大约占这个字的()。
  2.(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黑板报中也有分数,你能找到吗?比一比,谁大谁小?
  3.用分数表示下图的阴影部分
  
  4.了解分数产生发展的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5.小结: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看事物,这样学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练习,目的有二。一是强化基础知识,体现应用意识,感受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主动尝试解决。二是让学生在了解分数的产生发展史中,体会到人类所作的不懈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最终使知识得到生成,技能得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