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浅谈农村完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作者:卓 晖
一、 “一早”
所谓“一早”就是任务早明确。在农村完小,教师的平均周课时量一般要达到人均20节左右,教师每天至少要上四节课。所以只有尽早明确研讨任务,教师才有时间思考,活动才能收到实效。校本教研活动的目标、主题、内容和措施,每个教师应完成的任务,在每学期开学前的教师学习中就进行专题讨论并加以落实。很多任务已经成为惯例,并由惯例变成了制度。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剖析一则教学案例,写一篇教学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命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老师们会根据自已的实际,注重平时积累,及早作好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只给予一定的提醒,如在教师上了研讨课后,提醒他及时上交课件,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写出案例剖析,上传到学校网站。再如,学校加强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为了使训练能够有效落实,学校在学期初就提出了比较明确而具体的基本功训练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每一项内容的负责教师,以任务带动教师练习。
二、 “二活”
所谓“二活”是指活动时间灵活,研讨形式灵活。在农村完小,教师人数少,编制紧,过于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会因为一两个教师的缺席而影响效果。学校可以根据人数少,召集比较容易的特点,通过任务驱动,灵活安排研讨时间和形式。每位教师每学期一次的研讨课时间是由教师根据学校研讨主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初由每位教师自己确定的。研讨课前执教老师提前告知,其他教师进行预习思考。课后的研讨则会灵活地安排在当天午饭后。同样,教师外出学习回来,不必等到专门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汇报交流,而是随时召集,随时学习。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同样,学校没有安排固定的训练时间,而是教师根据任务,自由安排。如上学期在电脑培训方面,负责教师提出了“人人学会网络上传,负责管理好学校网站的其中几个专栏;人人有自己的博客,丰富博客内容”的目标,教师不懂就请教,随时问,随时学,这样各位教师根据各自的特点,把培训分散在平时的练习和应运中,把训练延伸到校外的继续学习中。
活动时间的灵活必然需要灵活的研讨形式来支持。完小的校本教研要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想结合,口头与书面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研讨课后,除了安排集中讨论,还可以写教学反思、听课一得,教师论文与案例的交流,可以采用书面阅读、提出修改意见的方式,做到教育论文、案例大家改。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组织网络教研活动。
3、“三结合”
所谓“三结合”是指学习与辅导相结合,实践与反思想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由于完小教师编制紧,所以校本教研活动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让每一位教师既成为学习者,又成为辅导者。在当前进行的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负责一块内容的辅导工作。为了更好地辅导其他教师,负责教师就必须比别人更认真地学习这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减轻了学校的压力,落实了学习辅导任务,而且促进了教师的主动学习,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又如,当一位教师外出听课或学习回来之后,必须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或上一节模仿课,或作一次教学讲座。这样,不仅能促使外出教师更加认真地学习,而且达到了一人学习全体受益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效益。
教师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农村完小教师工作量大,平时最缺少的就是教育反思。因而校本教研活动要努力做到教育实践与教育反思相结合。我们除了每次研讨课后的教学反思外,还要求教师坚持每周写一则反思日记,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方面,也可以是一班级管理方面的,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可以细致地记录现象,也可以直接提出问题。所有反思上传到学校网站的日常反思专栏进行交流。学期结束时,学校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每位教师选择至少两篇文章参加书面交流,然后综合大家意见,进行修改并投稿。
教研与科研相结合,能使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更加明确,同时消除科研的神秘感,消除教师对科研的惧怕心理,也使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平台,对教育教学作更系统的思考,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先后承担了宁波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社会公德实践和研究》、《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省级课题《新农村 新教育》等课题研究。在这些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让教师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提出具体的研讨主题,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让老师们觉得课题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对教育实践的思考,是有实实在在内容的。如在《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校所在的滕头村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及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的资源,开设综合实践课,设计综合实践课的具体方案,充分利用滕头资源进行各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