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家长签名,下笔需先思
作者:温耀南
一、 孩子难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从心理学上讲,孩子学习的动力就在于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而家长签名恰恰与之背道而驰。家长签名无非就是要求孩子每天在家长的监督与管理下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签名的做法对于孩子来说,起不到多少正面作用,相反起到的是一种反作用,慢慢导致孩子厌学、逆反的心理。再说,在家长监督的阴影下,孩子的自学习惯很难养成,因为在他们认为,被监督完成学习任务意味着学习是被动的,学习的主动性就难以养成。长期以往,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哪而来?
二、 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家长签名的形式下,孩子的健康心理不易形成。因为在孩子们的心里,做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家长检查,家长是检查作业的责任人,自己做作业也就是完成任务了。从此孩子对于学习的责任心也会随之而逐步消失,变得心不在焉了。甚至于,有时做错作业怕被家长批评,孩子就自作主张替家长把名字签了,造成一种错误的学习行为,那能行吗?
三、 有碍家长与孩子关系正常化
家庭各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家庭关系才能正常发展。在家长签名的家庭环境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可能会慢慢走向非正常化。追究其原因,家长就会发现其实就是孩子考试并没有取得一个令你满意的分数,或作业并不令你感到欣慰。当孩子拿着满是错误的练习卷等着你去签名时,你会很自然地摆正自己的态度吗?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有80%以上的家长看着孩子分数低时多少都带着一定的火气。长期以往,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能保持朝着正常化发展吗?
四、 家校关系中出现不和谐现象
家长签了字,轻松了,那是因为任务完成了;老师看到签名,放心了,那是因为自己的学生没有偷懒。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家长签名后以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就转移到了老师;老师看到签名后认为孩子在家得到了家长的教育。结果是造成对孩子教育上的空洞,家校之间也易造成相互的误解。这样一来,容易使老师、家长和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彼此间的隔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出现不和谐现象。
家长签名,先思而后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