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读书,教师一生的必修课

作者:叶 静




  调入新学校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组织学生学习《秦始皇兵马俑》(浙教版第十册)。因此,我课前参阅了许多老师上本节课的资料,并进行了试教……
  庆幸的是,这次上课与试教时的情形差不多,学生对课文十分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语言也很有条理。不知不觉地,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过去了。看得出,学生们对军阵的威武雄壮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体会。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充满激情地结课:“是啊!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
  学生齐声回答:“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趁势拓展,进行课外延伸:“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秦始皇兵马俑的知识,老师向你推荐三本书《中国雕塑史》、《重要考古发现》、《中国名胜古迹》。当然,你还可以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接下来请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说完,我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以为这节课就这么结束了。正当我暗暗窃喜时……
  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家没有电脑。以前您向我们推荐的书,新华书店里也经常买不到。老师,您肯定看过这些书,要不您给我们多讲一些吧。”
  她的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兴奋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向我发问:
  “老师,那些兵马俑为什么能那么完好地保存?”
  “兵马俑的总数是多少?”
  “是谁发现了兵马俑?”
  ……
  面对学生们那一双双充满信任、充满期盼的眼睛,我一下子懵了。像这样的时髦的结课方式,我经常运用,可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自己也去看一看这些向学生推荐的书,我纯粹是为了推荐而推荐,当然也从没了解过学生课后的阅读情况。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翻阅的全是有关的教学设计,《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只是匆匆瞟了几眼,现在要我回答这些问题,只能是难堪。我心里直发虚,搜肠刮肚想着应对的计策,有了!
  “同学们,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现在无法一一回答,等到星期五主题班会我们再来交流讨论好吗?”我面带微笑,目光环视学生,为自己的圆场高招暗暗得意。
  “哦——”学生们没有提出异议,只是失望地低下头继续课堂作业。
  看着那些像是被寒霜打蔫了的小脑袋,还在我耳边回响的那声失望的“哦——”霎时化为无声的指责直直地向我袭来,使我不住地逼问自己:“你看了吗?当你鼓励学生看某一本书,而自己还没全读过时,难道你不感到心虚,你不感到不踏实吗?”
  平日里,我常常抱怨没时间读书。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再备课,再上课……还有这个评比,那个检查,整天忙得像陀螺!多年来,我总是能找到自己疏远“读书”的借口和安慰:一到假期,便以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为理由,宁可休息也不愿看书!偶尔想到读书,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已经习惯于把剩余的精力发泄在电脑娱乐、家庭应酬和电视节目上。有时甚至已经一书在手,也常常因为静不下心而作罢。
  今天,学生一句充满信赖的“老师,您肯定看过”让我想到了窦桂梅、王崧舟、方利民这些底蕴十足的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我想他们肯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我们抱怨太忙太忙的时候,他们在与书为伴,一本本经典使他们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感谢学生的这一声“哦”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顿悟:不读书,何以为师呢?读书,应该成为教师一生中的必修课。惟有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才能超出“教书匠”的局限,成为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