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新理念指导下的科学小品文教学

作者:施晓红




  【说课稿】
  在小语教材中入选了不少像本文这样的科学小品文,如《太阳》、《只有一个地球》、《鲸》、《新型玻璃》等。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大千世界,探索自然奥秘,扩大视野,增长智慧,从而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相比,虽然同样表述科普知识,但目的和作用均不相同。前者重形象,后者重理性。由于语文和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具有人文性,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样是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体现呢?
  
  一、整体性——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
  
  过去教科学小品文,习惯从知识点切入,然后层层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以学生获得某种知识为目标的做法和科学课几乎没有区别。课标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结合。”我认为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小品文教学不排斥对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但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获取某种知识,而在于通过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鉴于此,我认为这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关键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感悟、去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正如柯孔标老师在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针对一青年教师的评课中说:教师抓住了几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写法,学生也知道了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但这是一篇很有情趣的文章,课文与其说在写蟋蟀的住宅,不如说是在写蟋蟀可爱的性格,写像蟋蟀一样的人勤劳、智慧,会工作,会享受,课文作者仿佛就是蟋蟀的好朋友,对蟋蟀充满了赞美和欣赏,这是课文的人文性所在。老师如果自己体会不深,把握不到位,课堂上就会少一点情致和趣味。我仔细思考着这句话,说到底其实就是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如何让说明文的课堂上充满情致和趣味呢?我确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自学,认识5个生字,“蟋、蟀、隧、耙、钳”。
  2.能通过朗读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与赞美,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教学流程总的指导思想是挖掘教材中的语文因素,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展开学习,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精神的熏陶。
  具体流程为:导入课文,读题存疑→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品读课文,加深感悟→升华课文,交流感受→延伸课文,课外拓展。前两个环节,我就不说了,从第三环节开始,我紧扣课文中法布尔赞叹蟋蟀住宅的那句话“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让学生针对“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呢?”这一覆盖全文的问题进行探究,直奔中心,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的感受途径是多方位的,但离不开文章的两大方面。所以,我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方面,组成研究小组。因此,我设计了两个板块,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运用。在学习板块一时,我紧扣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语言中去感悟蟋蟀住宅的特点,它的伟大之处在于排水优良,向阳、隐蔽、光滑、简朴、清洁、干燥。然后让学生动手捏橡皮泥,捏出蟋蟀的住宅,形象地感受蟋蟀住宅设计的精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介绍,强调拟人化语言的运用,以此表达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动手捏一捏,学生真切地从视觉、触觉感官和语言感悟中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作者细致观察、用心描绘的写法。接着让学生评一评蟋蟀的住宅,再回读重点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学生的感受深了一步。
  为了使学生真正经历一个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在学习板块二时,我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品词析句,让学生谈谈对蟋蟀建造住宅感受最深的地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谈,自己去品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沟通,互相启发,增强体验与感悟的能力。在了解到蟋蟀挖掘工具之简单,修整时间之漫长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回读重点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不用说,学生的感悟又更深了一步。
  接下来的第四环节是升华课文,交流感受。我安排了唱一唱,让学生在唱中既享受学习的轻松快乐,又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合作,蟋蟀勤劳、勇敢的品质再一次深深影响学生。接着水到渠成地安排写一写,让激情满怀的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为蟋蟀的住宅写写广告词,既内化语言,又抒发情感,一举两得。在交流完广告词后再次回读重点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蟋蟀的勤劳、智慧、可爱永久地影响着学生。
  第五环节本着大语文的观点,打通校内外、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享受到语文的快乐。延伸课文,课外拓展。
  
  三、情感性——精神熏陶的有效支撑
  
  科学小品文看似无情却有情。如果教师情感冷漠,学生情感冷漠,课堂气氛冷清,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像本文的作者在字里行间浸透了对蟋蟀的欣赏与赞美,“住宅、阳台、卧室、平台、唱歌”等等词句的运用,其实已把小小的蟋蟀看作人来写了。所以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为感情线索,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一咏三叹,反复朗读,不断激起学生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材中隐性的人文精神通过显性的朗读与感悟传递得一览无余。在学生的创作后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已由肤浅向深刻飞跃。 “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情感氛围的营造,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习得了语言,发展了思维,还陶冶了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