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我的邻里乡亲》教学活动设计
作者:彭崎华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快乐。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正确处理邻里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技巧,不给邻居添麻烦。
3.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邻里关系,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通过对本班和本校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的调查,选取学生在邻里相处和睦、互相帮助,宽容、理解别人的事例,拟写一封感谢信。
2.制作相关课件。
3.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收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事例。
活动过程:
活动一:来信揭秘,温馨回顾
1.师(神秘地):老师今天收到一封信,信里的内容与我们学校的同学们有关,大家猜猜信是谁写的?信里会是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猜测。
3.师(从信封里取出信):这是居民小区的一位阿姨写来的一封信,信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念念。
4.学生念信。
5.师:原来这是一封感谢信。阿姨是医院的外科手术医生,前天夜晚在家里睡觉时,被楼上的一阵阵歌声吵醒,后来是楼上的小邻居说服了爸爸,劝走了在家里唱歌的客人,阿姨要老师帮忙感谢她的这位替别人着想的小邻居。听了这封感谢信你想说点什么?
6.学生谈感受。
7.是啊,我们为这位阿姨有这样的小邻居高兴,也更为这位处处都为别人着想的同学骄傲。在生活中,大家碰到过能为别人着想的邻居吗?
8.学生举例说说为别人着想的好邻居。
9.师:揭题。大家生活在这样一个邻里和睦的环境里,多好啊!时时处处都能做到心中有他人,这是因为大家都是邻里乡亲。
板书:我的邻里乡亲
[点评]:巧妙的来信揭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历,犹如一曲美妙的旋律,奏响了邻里和睦的序曲,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活动二:反思往事,真心坦言
1.师:俗话说“邻居结得好,犹如获大宝”,意思是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无限快乐。可是在邻里生活中,有很多事如果不注意,就会给邻居添麻烦,还会影响到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请你说说在家里的哪些活动会影响到邻居,会给邻居添麻烦?
2.学生列举生活事例说明。
3.设问:你给邻居添过麻烦吗?
4.学生反思自己的邻里生活,交流。
5.设问:假如你在家做作业,楼上不时传来咚咚的跳绳声,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6.讨论:我们在家里活动时要做到不影响邻居,应注意些什么呢?
[点评]: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不仅引导学生走向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而且通过换位思考,引发学生的深度体验,触动学生的心灵。
活动三:正确处理邻里关系
1.直面邻里生活中的烦恼。
(1)出示课件
①小红浇花时不小心把脏水弄到楼下邻居晒的衣服上。
②小明和几个小伙伴玩游戏时不小心把王大伯晒的东西弄翻了。
③小亮把李阿姨家的小弟弟碰倒了。
④小区养狗和不养狗的人家产生了矛盾。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①如果是你,自己给邻居添了麻烦,会是什么心情?心里会怎么想?
②如果邻居没发现,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心里可能会怎么想?如果邻居发现了,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心里可能会怎么想?
③他们应该怎么做呢?请你帮忙出出主意。
④面对邻里之间这些烦恼伤心的事,我们是忍一忍,还是找邻居说理呢?如果找邻居说理,他们不理睬,又该怎么办?
2.听故事谈感受。
录音故事《六尺巷》,畅谈听故事的感受,说说邻里之间该如何相处。
[点评]:此环节给了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通过让学生体验、讨论、听故事等,畅所欲言,表述真情,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对话中进行价值澄清,多为他人着想,走进他人世界,形成情感共鸣,达成行动的一致。同时引导学生明白给邻里添了麻烦,如果不及时化解矛盾,就会造成邻里关系紧张,从而寻求一些化解矛盾的办法,掌握一些正确处理邻里之间关系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体会邻里和睦相处、为他人着想的快乐,此环节奏响了邻里和睦曲的最强音!
活动四:课外拓展,引领实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你准备怎样做个好邻居?能为邻居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2)如果遇到邻里之间不和谐的现象,你会怎么做?
2.发放“学生社区表现联系卡”,定期由社区居民填写后交学校。
[点评]: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真实生活,培养邻里友情,懂得尊重他人,学做有道德的公民,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文明、和谐。一曲邻里和睦的旋律流淌始终!
(教材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