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以校本教研改变薄弱学校面貌的探索

作者:林素文 瞿梅福




  温岭市城西小学建于2001年7月,将原属完小性质的北城小学易名而成。建校升格初期的几年,正是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酝酿新课程改革的时期,这对于年轻的城西小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借课程改革来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另一方面借新课程为起点,鼓励教师珍惜“新起点”,努力“从头越”。
  
  一、 薄弱学校改造的探索过程
  
  我们于2003年暑假,推出集体备课方面的研究,开始以集体备课为突破点,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把握能力,努力实现新课程主张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
  
  1.以集体备课研究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
  我们从2003年暑假至2005年暑假分四个阶段,进行了第一轮为期两年的探索。我们首先制订了《城西小学集体备课两年规划》(2003.9-2005.7),着重分析每一阶段集体备课的操作要点,并对具体的操作流程作了明确规定,对每阶段集体备课管理与研究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与说明。与此同时,根据每一阶段实际制订各个不同阶段的指导意见,建立集体备课考核制度。
  第一阶段为仿学阶段。集体备课刚起步,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进入集体备课状态,学会集体备课的操作方法。强调主备教师在备课中以“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为切入口,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设计教学预案。第一阶段的集体备课,教师基本能适应其操作模式。但是,我们也发现,教师教案中更多的是考虑教师如何去教。
  第二阶段为规范阶段。我们针对第一阶段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应的调整,比如确定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主题,进行活动主题指导;强调学生学习活动体验。我们发现,教师反思并改进自己教的行为的主动性大大加强,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索仍较肤浅。
  第三阶段为重点突破阶段。基于上两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第三阶段采取整体、试点相结合的形式加以推进,强调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重点、难点的解决过程中,加强主备教案、主讲内容、四度调整、活动主题调整等方面的研究与指导。然而,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理念和行为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第四阶段为理论提升阶段。在以上三阶段的基础上,第四阶段加强重点、难点的把握,以重点、难点信息吸收与理性分析为备课内容,加强各地集体备课改革信息的吸收,拓宽信息吸收渠道,加强教师信息源的获取。
  我们从两年四个阶段的实践研究中,发现教师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认识到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设计。学校也初步形成了关于集体备课指导与研究的操作方法。但是,如何将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内化为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的指导与解决,使其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思考着,行动着,在调整中采取对策。
  
  2.以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的集体备课研究方式的转变
  根据第一轮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我们推出《城西小学第二轮集体备课两年规划》(2005.9-2007.7),以学年为单位,分阶段加以实施。制订每一阶段实施指导意见与调整意见。第二轮操作要点,强调从关注学生学习活动出发,转变设计思路,构建学习主题,注重框架设计,提倡对课堂生成点的预设设计,从学生学习需求来设计教学,并强调对各种流派的吸收与灵活运用。第二轮集体备课以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坡度、广度、深度”出发,教学设计向学生需求方面的转变。并以课堂教学整合评价为研究突破点,从教师提问、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学评价等四方面以小专题形式进行研究。
  
  二、 构建集体备课指导与研究体系
  
  1.形成操作流程四个阶段
  准备活动,即主备教师在集中活动前设计教学预案,辅备教师在教案的空白处对预案进行教前个人一度调整;统一活动,即组内教师交流教后反思,主备教师阐述主讲内容,辅备教师讨论调整教案并做好二度调整;教研活动,即组内教研,针对主备教师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教后活动,即教后再设计,教师调整教案中不适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
  
  2.主备教案指导研究
  我们针对主备教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从怎样备方面加以指导;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与教材重难点把握的研究,学习主题构建与设计思路的转变指导,我们从研教角度,提出了教师备课的导向、方向、指向。
  
  3.主讲内容指导研究
  主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节的分析上。因此,我们提出了充实对学情方面的情况分析,增加对设计理念的体现分析,调整对训练设计的分析。
  
  4.活动主题指导研究
  学校在第一轮第三阶段集体备课中作了相应主题指导的活动调整,包括针对阶段性集体备课推进指导策略;四度调整中综合问题;集体备课中信息吸收、理论学习与相关专题;阶段性研究的主题指导。与此同时,邀请专家、行家参与我们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以及对指导性意见、备课过程的生成中、在动态的发展中进行主题指导活动。
  
  5.四度调整指导研究
  四度调整是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当我们进入第一轮第三阶段集体备课时,才有了一个较清晰与完整的四度调整的研究分析:一度调整重在对学情方面、重难点突破、设计理念体现方面的分析调整;二度调整强调共性调整中的个性体现;三度调整提倡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较完整的反思;四度调整即重在重、难点片断的调整上。
  
  6.课堂整合评价研究
  先由研究小组在前一周通知被听课教师,并组织集体备课核心组有关成员进入教师的课堂听课,接着由专人负责全程拍摄,视频记录下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再由教师个人在课后自己观看教学录像,将自己的这节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并附一份重在写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的教学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最后,由研究小组组织有关听课的教师对执教教师的评课,以评促提高。
  
  三、 研究的成效与影响
  
  1.办学档次大跨度整体移位
  自2003年暑假以来,我们以校本教研抓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档次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不断形成。从2004年至今,学校曾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标准化I类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18项;被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全国小学作文研究基地等8个研究基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也从原温岭市三类学校升格为自主发展性学校,一改三年前硬件与软件处于全市最薄弱学校的面貌,跨入温岭市强校行列。
  
  2.教师教科研能力大面积提高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教师逐渐在教学行为的转变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寻找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在日常教学小现象的研究中,教师逐渐体悟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在学校和教师层面上,出现了改革的内生机制,教师逐渐养成研究习惯与形成研究能力。
  
  3.学生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
  作为城郊结合部的学校,学生来源大多是农家子弟,随着城市化推进加快,但生源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强化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尽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这几年的市督导评估全班性学科抽测与各级比赛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4.校本教研产生大范围的示范辐射效应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期间,学校先后8次在各级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有台州市内外20多所中小学校来校进行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与交流。阶段性论文、成果获省、市一、二等奖10多项。校本教研产生了大范围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实现了学校的根本性转变,得到了同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进入了自主发展、高速发展的行列。这离不开我们抓校本教研促薄弱学校建设的战略性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