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巧设主线

作者:黄新亮




  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可以这样说: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凡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必定是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课堂中明晰的教学主线就好比一条“精品旅游线”,把学生带进“一处处风光秀丽的景点”,使一堂课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既然教学主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组织呢?
  
  一、 抠“文眼”——由课题设计主线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主线可以突出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放弃射门》就可以紧扣题目中的“放弃”来设计教学主线:为什么要放弃?怎么放弃?放弃的结果如何?你对放弃有何看法?再如《将相和》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和”字设计出如下的教学主线: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和”了?像这样可以抓住课题来设计教学主线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草船借箭》中可以抓住“借”字来设计教学主线;《十里长街送总理》可以抓住“送”字来设计教学主线。
  
  二、 理“脉络”——由文路设计主线
  
  “作者思有路,遵路思斯真。”根据文路来设计教学主线,可以使文路、教路、学路和谐统一。例如《白杨》的文路是:白杨的外形——白杨的特征——爸爸的心愿。学生的学路一般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于本课来说就是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征,最后领悟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愿。根据文路和学路,我设计的教学主线是:通过“高大挺秀”一词和爸爸介绍白杨特点一段话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白杨高大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插叙以及对爸爸神情变化描写的句子,领悟爸爸的心愿,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边疆建设者的高大形象。这样“三路”和谐统一,教师、学生和作者如共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
  
  三、 牵“一发”——由关键句设计主线
  
  文章中往往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能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这句话来组织教学主线:第一步,引导学生弄清句中两处“鸟的天堂”各指的是什么。第二步,引导学生感受大榕树的特点。第三步,通过作者对自己亲眼所见鸟儿活动场景的生动描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第四步,由鸟儿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引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感情。好多课文都有这样的关键句子,如《詹天佑》中的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爱国的工程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
  
  四、抓“串联”——由过渡段设计主线
  
  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段的文字虽然不多,一小段甚至一句话就够了,但它在全文中的结构中却绝不能少。正由于过渡段在文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设计教学主线。例如《将相和》一文中就有这么两句话“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两句话在文中三个小故事中就是起到穿针引线的过渡作用,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它,设计出如下的教学线索:第一步,请问,蔺相如立了什么功,分别是怎么立的?第二步,课文中为什么要有这两句话,如果删去这两句话行吗?通过学习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原来这两句话看似不起眼,其实在课文中起到连贯全文的作用:正是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的出色表现,才赢得了赵王的信任,才会让他随自己出行渑池会见秦王,也正是因为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凭借自己出众的胆识与大无畏的气概,镇服了霸气十足的秦王,为赵王挽回了一国之君的尊严,才使得赵王对他赞赏有加,封他做了上卿,职位超过了廉颇,使得廉颇心理失衡,从而引起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五、 赏“题图”——由插图设计主线
  
  课文中的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师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文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可事实上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没有发挥作用。其实教学上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设计教学主线,这样的设计,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新颖别致。例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我首先挂出放大的插图问学生:跪在小提琴前面的是什么人?当学生回答是扬科后,我又问: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到扬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酷爱音乐,大自然的一切响声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声。接着我又回到了图上,问:扬科为什么跪在小提琴前面呢?这把小提琴是谁的呢?他把双手伸向小提琴想干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学习,知道扬科太爱小提琴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他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在这强大的力量的驱使下,他情不自禁地来到地主的食具间,想摸一摸主人的小提琴,结果挨了毒打。最后,我又回到了图上,问:为什么扬科仅仅摸一摸这小提琴,就挨了毒打?从扬科的悲惨结局中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最后的难点——是剥削制度的不公造成了扬科的悲剧。可见,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新颖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课本中有插图的课文很多,利用它来组织教学主线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六、 炒“题集”——由习题设计主线
  
  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课后就有这么三道习题: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接受任务——□——□——□——跳下悬崖。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带点部分的意思,说说句子好在哪里。3.课文两次写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以这三个问题做为教学的主线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通过归纳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的线索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加以解决。其次就是根据第二题的提示,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来体会五壮士的“壮言”与“壮举”,感受到他们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而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