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课间活动该不该管

作者:夏立新




  
  一、 问题的提出
  
  1.课间活动有多长
  课间活动主要是指课间休息时间以及学生提前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是固定的,以每天上、下午各三次课间休息、每个课间10分钟计算,全天就是60分钟。小学生提前进校的时间虽不相同,但是,上、下午合计至少是30分钟。所以,小学生每天的课间活动时间实际在90分钟以上。
  2.课间活动有多重视
  课堂教学是课改的主阵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课内教学,很少有人会顾及课间活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在理论研究方面,各种版本的《教育学》都没有关于课间活动方面的阐述,各类教育杂志上关于课间活动方面的文章也很少。在教学实践研究领域,教师都热衷于教学公开课、活动指导课等,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也多如牛毛。然而,每天90分钟左右的课间活动又有谁关注过、思考过呢?
  
  二、 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1.课间活动成为校园安全隐患
  因为课间活动是小学生自发进行的身体活动,凡身体活动特别是多人之间进行的身体接触必然伴随一定危险性,而小学生又不能意识到这种危险性,所以极易发生校园伤害事故。面对课间活动带来的安全隐患,校长和教师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和无奈。
  校长说很多校园伤害事件都在课间发生,我们已经有太多的教训,尽管学校处处小心,并制定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甚至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班主任也谆谆告诫学生加强自我约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但效果并不理想,事故仍防不胜防。作为校长,虽然会遇到很多令人伤脑筋的事务,但惟有学生安全问题最使我们寝食难安。没办法,学校只能将责任分解,压到老师头上。
  老师说我们在上课时对孩子教育和管护是责无旁贷的,但是,我们在课外时间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自我学习,我们也需要课间休息。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果让我们在课间也上岗巡视和管理,是有很大困难的,况且也管不过来。好动、调皮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一直把学生“看死”。
  但是,家长认为:孩子一进学校,和老师在一起,出了问题当然要找学校。至于孩子早到校问题,我们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不可能把时间卡得那么准,况且,孩子精力旺盛,中午根本不睡觉,吵着要上学,我们又能怎么办,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当然需要老师管理才行。
  2.课间活动是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
  每一节课小学生都承担着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首先是生理上,小学生课堂学习主要以坐势为主,每个同学下位活动的时间很少,再加上我们给学生配置的课桌凳大多不达标,经过40分钟的长时间学习,学生身体上已经感觉疲劳了;其次是心理上,全神贯注地学习对精力的消耗,包括汲取知识时伴随的情感的体验、升华和思想的斗争。所以一堂课的效率越高,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在课堂上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如果没有休息或者休息得不好,青少年必定会有“逆反”心理,变得烦躁不安,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具有攻击性。而课间活动是调节学生生理、心理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有限的课间时间进行放松和调节对于青少年的身心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课间十分钟的意义就在于消除学生的身心疲惫,以一个放松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去迎接下一节课。学校、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观念,不要和学生抢那一点点休息时间。
  
  三、 关于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1.不要过多地阻止学生的课间活动
  笔者曾看到过一所实验小学制定的比较规范的《学生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里面提出了一些严格控制学生课间活动的具体规定: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楼道、操场各处追逐打闹,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栏杆、篮球架、铁门等设施,不跳乒乓台及校园各处台阶。班主任在课间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值日领导和教师在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作好记载,将情况通知班主任,并按学校“文明班”“优秀文明班”评比条例,进行扣分处理。学前班学生,统一在教学班下课前10分钟,由该节课任课教师组织上厕所,然后由该教师把学生带到指定地点活动,并负责学生活动期间的安全,直至下节课上课铃声响。种种规定,让人看了百思不得其解,学生在这么多规定下还能干什么?
  2.丰富学生的课间游戏活动
  当前,小学生的课间游戏活动基本上是自发性的,显得有些杂乱无序,如在学生中流传的“打反”、“滚弹子”、“跨脚步”、“跳牛皮筋”等传统游戏项目,近期流行的溜溜球也属于学生自发的一种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流传的课余游戏活动,大多内容单一、狭隘,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活动内容、过程、步骤适当地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并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革,推陈出新,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规范、有意义。
  3.参与学生的课间活动
  课间活动一般都是学生之间的自由活动,教师绝少参与,最多由值日教师负责巡视、监督,确保学生活动时的安全。因为我们大多从习惯上认为:一节课下来确实很辛苦,课间也需要休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下课时间再让教师去看管学生。再说下课时学生很分散,活动也不统一,教师无法进行指导。其实不然,我们教师和学生一样,一节课的紧张劳动后,更需要进行体力上的活动,和学生做游戏无疑是一种极好的休息,自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放松。同时,教师参与其中,带给学生的决不仅仅是游戏活动多了一个人,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规范学生活动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
  4.积极倡导课间体育
  最有效的措施是开展课间体育,用课间体育占领课间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校值周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立体管理体系,这是规范课间活动的最佳途径。不论是学校管理,还是学生自主管理,都是规范小学生课间行为的外部机制,只有引导小学生开展健康的、安全的课间体育活动,来替代“追逐打闹”,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小学生的课间行为。这并不排斥小学生在课间交流谈心、自娱自乐或者从事一些学习活动,只是突出课间体育的积极式休息功能。所以,开发和实施课间体育是改变课间活动现状的根本途径。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