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农村小学校本德育探索

作者:孙 盛




  “德育为五育之首”,尽管教育界一直在努力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可许多年来,我们看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将教科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为此,我们围绕《中小学德育纲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我校学生来自农村的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探索校本德育科研的有效形式、途径、策略及方法。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小题”也可“大作”,同时,我们也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四小”策略,即选择小课题、运用小组形式、开展小型活动、撰写短小论文,开展校本德育科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 选择小课题开展研究
  
  我们组织和发动教师围绕核心课题,提出更小、更具体的、直接由班级管理实际问题派生出来的小课题来开展研究工作。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农村小学生卫生习惯的研究”、“如何对农村学生推广普通话”、“如何引导学生安全出行”、“怎样引导学生为社区服务”、“如何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如何让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如何让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等近10个小课题。这些课题具有小、具体、来自教育管理实际等特点,教师不仅感兴趣,而且容易操作,容易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单一,研究的周期短,过程实在,成效明显。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围绕小课题“学习——探讨——实践——反思——再学习——再探讨——再实践——再反思”,这样循环滚动,不断向前推进,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镇江市德育示范学校的验收,有三名教师的文章在各类报刊发表。
  
  二、 运用小组形式开展研究
  
  2006年以来,为了让全校班主任教师都能参与校本德育教研,学校德育处发动班主任教师围绕各种小课题,组合成小组开展研究,一般小组人数不宜过多,3~5人为宜。小组可以是同年级组,可以是跨年级组,也可以是志趣相同的自由组合。全校共成立了6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自选小课题,自定研究目标,自己确定研究重点,自己安排研究时间。每个小组要选出组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分工。开学初小组制订有研究计划,什么时候研究,什么人上课或开展活动,研究的重点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都有安排。整个学期小组的研究活动按计划开展。这样调动了各个小组老师的积极性,各个小组创造性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掀起了全校开展校本德育科研的热潮。围绕“如何对农村学生推广普通话”这一课题,老师们提出了“孩子们为什么不说普通话”、“孩子们在什么场合不说普通话”、“孩子们在家说普通话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指导孩子们进行朗读”等课题,然后课题组长带领全组老师积极制定计划,组织活动,互相听课研究,自觉写出总结文章。半年来,我校共举行班级主题活动16次,公开晨会课18节,全校大型活动7次。这些活动大多由课题小组完成。所有这些都是小组自行组织、自觉行动,不再存在学校督促、催逼的现象,充分反映老师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事实充分说明,运用小组形式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好形式。
  
  三、 开展小型活动进行研究
  
  语文、数学、外语的教科研活动,往往由学校出面组织,规模比较大,参加教师很多。有时开展活动都要等候较长时间,讨论发言时因时间关系,不能人人发言,人人参与讨论,有些人只好“听会”,这样会挫伤老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作为校本德育课题,我们倡导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组织小型活动。由课题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五六个人一起,开展研究活动,人数少,易组织。像“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在任何场合讲普通话”这个课题,由徐迎春、蔡峰、郜君辉、张正辉、汤光道等五位老师承担。这5位老师经常在一起开展研究活动,互相研讨、共同设计活动、备课。如由徐迎春老师执教一节《普通话和文明用语》(晨会),大家一起备课、共同帮助他设计小活动,采用说、演、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整节课效果很好。上完课后,小组长召集5人认真评课,总结成功之处,找出不足,再进行第二个人的试教……这样的形式使全小组老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掌握了活动设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提高各自的教育技巧。
   再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安全出行”的问题,是中、低年级老师比较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对农村孩子安全出行意识培养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三年级班主任老师围绕这一问题开展小型活动,一起探索、总结。这些老师经过讨论研究后,设计了安全出行教育系列活动课,如《认识交通标志》、《认识盲道》、《了解一些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乘车安全宝典》等。这样的小型研究活动,目标单一、问题集中、容易开展、容易组织,有效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四、 撰写短小论文
  
  班主任是学校里最忙的老师,而撰写教改科研论文动辄万言,要求他们写论文是很难也是很不实际的。另外,论文的获奖和发表也非易事,如果写了没人欣赏,那教师的积极性就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弱。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写短小精悍的论文或随笔或教育小故事,围绕重点,一事一议,不计字数,要说自己的话,提倡经常写,遇事写;另一方面,我们也为教师提供发表的机会,我们德育处在校报上开辟一块《德育实验田》,专门发表教师的文章。一年来,我们全校老师共写德育科研论文和教育随笔、教育小故事50多篇,参加各级教育教学论文竞赛获奖5篇,课题小组的吕老师多次在各类有影响的德育报刊杂志上发表班主任教育随笔。实践证明,引导教师写短小论文是开展群众性校本教研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德育为五育之首”,从学校层面上的德育科研可以从小处着手,大题小做,我们相信“聚沙成塔,汇流成海”,如果我们在德育的广阔天空中缀满朵朵云彩,何愁看不到那绚丽的彩虹呢?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