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王广明




  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迁移现象。掌握了一种动作技术,对掌握另一种动作技术产生影响的现象,就称为迁移。在各种运动中有很多基本环节相同的动作或附属细节相同的动作,练习时动作之间彼此产生影响,有促进作用的影响称为正迁移,有干扰作用的影响称为负迁移。探讨和了解体育教学中的迁移规律,对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迁移的产生及影响因素
  
  从生理机制上讲,迁移的产生是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皮层接受各种刺激而引起的条件反射,指挥身体各器官协调用力来完成的。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与新刺激有联系的已有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被激活,并参与新联系的建立或旧联系的改组,使已有的神经联系得到扩大和新的发展,形成新的动力定型。从掌握运动技能的实践看,学会前滚翻之后再学鱼跃前滚翻,大脑皮层建立了前滚翻的暂时神经联系,已形成了条件反射中的基本环节,即可作为新的动力定型基础,只需补充一些附属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就能容易地掌握鱼跃前滚翻。这样前滚翻动作就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产生正迁移。学习者已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即对未来的学习具有经验的积累。再一个是要具备分析、概括能力,通过两种动作的分析、对比加以概括。因此,只有学习本身和学习者都具备上述条件,迁移才能形成。
  各种迁移的产生除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影响外,还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学习者的心向,积极的心向能促进正迁移。(2)刺激的相似性,相似的两种动作本身有利于正迁移的形成。(3)学习的连贯性,学习结构的连贯性是良好迁移的基础。(4)学习的多样性,认识结构、技能贮备越多,迁移越容易形成。(5)学习的理解度,对教材的内涵、动作的原理理解越深刻,越能运用自如,越能引起迁移。(6)教材的实用性,学习的知识、动作技能越为实用,越能产生迁移。(7)学习的熟练和巩固程度,掌握的动作技能越熟练巩固,迁移越容易产生。(8)学习的时间性,原有的学习经过的时间越长,对新的学习产生迁移的可能性越小。(9)教师的指导,正确的引导及指导可产生良好的迁移。另外,容易产生负迁移的影响因素有:(1)学习的定势性,学习定势可引起负迁移。(2)反应的相似性。要求对相同或相似的刺激发生反应时,易引起负迁移。(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同样的学习情境可发生正迁移;改变情境会破坏迁移形成或产生干扰,发生负迁移。
  由此可见,相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产生正、负两方面的迁移。我们期望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克服负迁移的发生,促进运动技能间的相互正迁移,应创造有利条件,使迁移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 体育教学中迁移规律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动作知识、动作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心境(情感)等方面都大量存在迁移。迁移最突出的表现在动作知识的认识过程、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及身体素质发展过程上。
  1.动作知识的认识与迁移
  学生对动作原理的学习,是掌握动作技能、形成运动技术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原理越多,对新原理的学习就越容易,正迁移量越大,认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对体育动作也就越容易掌握。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知识原理的学习中产生积极的迁移,在教学中应注意:(1)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认知结构,加强基本原理知识的教学,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2)一种知识不应只强调从低级到高级的局限中,而是在向高级发展的同时,注意多方面的横向联系,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性,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概括能力,真正做到融会贯通。(3)充分利用原理在适当范围中起固定作用的要领、概念进行教学,这些原理或原则在整个知识结构中较抽象,但普遍性强。(4)在讲授原理和原则时,要结合实例加以说明,注意克服“功能固著”现象,使学生明确一个动作在这类动作中起积极作用,而对另一类动作却起干扰作用。
  2.运动技能与迁移
  运动技能是人体运动掌握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实际是大脑皮层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根据条件反射泛化原理,相似刺激物可以引起类同反应。学生掌握的动作越多、越巩固,建立暂时神经联系也就越多越牢固,在学习新动作时,就容易引起迁移。当一个动作还未完全掌握或不巩固时,学习另一新动作或同时学习两个新动作,将会产生干扰。体操单杠挂膝上动作与单杠骑上动作,两个动作就会相互混淆,产生干扰。足球运动中脚内侧踢球与脚背内侧踢球两种脚法,对初学者容易产生相互影响。教学中把这类容易相互干扰的动作,分开学段或学期学习,而把能引起积极迁移的主要环节相同的动作,按难易程度排列在一起,促进相互间的正迁移。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考虑:(1)原有起固定作用技能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如果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不稳定而且模糊不清,不仅不能为学习新技能提供适当的影响,而且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对基本动作的掌握应是牢固的。(2)教材安排的连贯性。应该把技能迁移价值较大的教材安排连贯起来,把已掌握的技能运用到新教材技能的学习上来,以实现运动技能的积极迁移。(3)两种技能的学习时间和掌握熟练程度。学习一动作技能直至熟练牢固后,再学新动作,虽然在学习初期相互干扰,但随时间的延长和新动作的熟练和巩固,就不会相互干扰了。因而,在学习一些容易相互干扰的动作时,一定要熟练掌握之后,再学另一动作。(4)正确运用对比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正确合理的例子进行对比,有利于学习的积极迁移。
  3.身体素质与迁移
  身体素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迁移现象,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力量素质的练习可以迁移速度素质上,产生良好的结果。进行腿部力量练习时,伸肌力量水平的提高,对跑的速度产生直接正迁移。因而在教学训练中,常在速度练习时与力量练习结合来发展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也可以迁移到速度素质上,不过产生负迁移,短跑运动员要求提高无氧供能能力,而长跑运动员却发展有氧供能能力,二者在运动神经过程特征上及神经与肌肉的机能联系方面都有显著不同,短跑运动员经常练长跑,就会对无氧供能能力产生抑制作用。教学训练中,把两者的练习分开进行,以免引起不良影响。良好的灵敏和柔韧性对速度素质的步幅、步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发展身体素质时运用迁移规律应做到:(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产生积极迁移的条件,各种素质的迁移有赖于身体素质的提高。(2)掌握各种素质之间相互迁移规律,科学地安排,对完成体育教学及训练任务有显著的影响。
  迁移在体育教学中广泛存在并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利用迁移规律,要认真研究教材结构,教材序列要反映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体现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使学生建立最佳认识结构及技能贮备。加强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指导,克服负迁移的干扰影响,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培养并发展学生运用迁移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迁移,应鼓励他们概括已有的经验并设法应用,促使其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马启伟.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