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谈阅读批注向两极延伸
作者:周莉花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眼下,许多老师已意识到动笔读书的重要,在课堂上能看到动笔读书的景象,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利的。但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感悟也是有限的。
怎样让学生经历更多的时间来动笔读书呢?我把目光瞄准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反思上。
一、 课前“唤醒”
案例
批注1:读了文章,我知道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在茫茫大海上,因为薄雾笼罩着,所以,正全速前进的“玛丽”号不小心撞上了“诺曼底”号。在情况万分危急时,“诺曼底”号的船长哈尔威沉着镇定地指挥着乘客与船员们安全脱险,而他自己却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了阴森可怖的大海。从中我觉得哈尔威是个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好船长。
感悟:——整体入手,感知全文
当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学生最想做的是看看文章写了什么,因此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这是阅读的开始,意在抓住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大意,初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在批注过程中捉摸到概括内容的一些方法,而且为随后的阅读理解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批注2:我从“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者,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这句话中感觉到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乘客惊慌失措,整条船上哭声喊声响成一片,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了。
感悟:——斟词酌句,读思结合
大家都知道: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而品词斟句是感悟的主要手段,也是较深入的阅读,其基本任务是让学生进入课文局部,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文章作比较深入的领会。因此阅读时,学生以段为单位,把握重点的词和句,主动积极地进入语言情境,读读,想想,品品,写写,把自己点点滴滴的感受表达出来。
批注3:哈尔威船长把船上所有人都救了出去,一个也没有忘记,可为什么却会忘记自己?我想:这是他把别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原因。多么伟大的船长?他毅然选择了死亡?可我还是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感悟:——质疑问难,走向深入
在阅读思考过程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因此,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阅读时,要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做深入的思考,细读书,找问号。如学生在初读阶段产生了“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的生命,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阴森可怖的大海?”的疑问,就为课上的“精读深思”确定了方向。
思考
“言为心声”,课前的批注,是学生与文本进行的第一重对话。在对话时,学生从主要内容、句子片段、质疑问难等入手,与文本倾心交谈,表达了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是阅读原生态的展示。虽然他们的感悟只停留在较为粗浅的阶段,但语文课讲究的是“不熟读课文不开讲”,而“熟读”又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把“熟读”这一环节分解到课前的批注中,不仅可以缓解课堂压力,节省课堂时间,还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预习”中与文本初次交流。
如果说文章是一条迷人的溪涧,那么课前的阅读也是一个让学生自己下水享受溪水的过程。在初读过程中,语言文字世界的博大与深邃、清灵与鲜活,已在他们头脑中深深镌刻,从而唤醒了学生潜在的阅读情趣;在情趣的孕育下,转化为内心世界的灵动与真诚,继而在洁白的纸上尽情释放着个性的体验与感悟。
二、 课后“提升”
如果说课前的批注,学生只是经历了阅读中的“自读——浅悟——质疑”阶段,那么课后的反思,则是在对课文深切感悟后的真情流露与抒发。
案例
批注1: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存亡、千钧一发之时,你始终把乘客的安危系在心上,因为你一心想把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乘客拉上生存的轨道。你的心胸真宽广?正是因为你有舍己为人的精神,才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乘客的心,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你的指挥。船长,虽然你以身殉职了,但你的光辉形象万古长存!
感悟:——开阔思维,释放感受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出于口”,只是把握了语言的表层,而“出于心”才达到了语言的深层。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实现。因此当经历了“学生、教师、文本”间的深沉对话后,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感悟比课前深刻,看法比课前深邃,课后的批注也就成了学生心扉敞开后的真情流露,思维碰撞后的智慧释放。
批注2:哈尔威船长,当60人全救出后,你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这是为什么?我曾不止一次问自己,也问你哈尔威船长?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因为您始终坚守着作为船长的至高无上的信念“船在人在,船亡人亡”!凭着这个信念,你和“诺曼底”号一起沉入了深渊。你真伟大!是个真英雄!
感悟:——固本寻源,洞开心门
从“生疑”到“解疑”,是学生成功经受的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来来回回地潜入文本,与作者的情思贴近,与文中主人公交谈,多元启悟,感受形象,体察情感,为“疑”而读,为“疑”而思,为“疑”而学。当他们蓦然回首,知道答案就在灯火阑珊处时,他们手中的笔端就会让书香满纸,斐然成章。
批注3:哈尔威,你是位称职的船长,更是位优秀的船长!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你没有惊慌,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了一切!你的一举一动令我无比敬佩!是的,人生如梦,世事难料,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苦、磨难,但我们将如何去面对人生的一切!我想:你——哈尔威船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笑对人生,敢于承担一切,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
感悟:——启迪人生,明白真谛
“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读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人生思考。”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学语文就是谈人生。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主人公的精神中,从故事包含的意蕴里,思索人生哲理,感悟生命价值,明白处世道理,从而铺垫人生,积累阅历。
思考
阅读是一种由浅入深的理解,在不同阅读阶段有不同的阅读理解,阅读得越深入,理解得越透彻。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读了一遍文章,就有一种理解;读两遍文章,就有两种答案。课上阅读有课上的理解,课后阅读有课后的感受,长大后再读会有更深刻的体验,在人生不同阶段阅读就会有不同阶段的理解。这就叫读书,因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薛老师的句句真言,让我们明白了阅读的真谛——读中感悟,品中深悟。所以课后的反思,是学生站在较为高远的地方重新审视文本,再次与文本倾情对话。这时的对话,由于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随着教师的点拨引导发生了变化,因此批注较前有了质的飞跃,是理性的,深层的,有见地的。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这是新课程下本色语文所倡导的理念,而我践行的“阅读批注向两极延伸”的课堂教学,切合本色语文的观点,它简单,但不简约,通过经历几个回合的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从而为语文学习铺就一条灿烂的阳光大道。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