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合作性学习中规则意识的培养

作者:邱芳婷




  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个人责任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学习。这正是我们的教学所需要的,但是在小学教学采用合作性学习的实践中,特别是小学大班教学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 小学大班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现状分析
  
  1.课堂出现“乱”的现象
  因为班级人数多,小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因素,再加上合作性学习本身就需要学生自己“动”起来,就容易导致小学大班教学中合作的失控,使得课堂出现一种“乱”的现象,而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活”的场面。这正是小学教师最大的困扰。
  
  2.学生合作的效果较差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知道说什么,有的学生根本不说话,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就无从体现,小组的活动任务也难以完成。甚至有的小组在讨论与活动主题无关的话题。这些都成为合作性学习顺利开展的障碍。
  
  3.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很多教师认为运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一节课只能进行一个话题,用时太多。同时,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也会因为时间太长而失去兴趣,出现以上两种情况,让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上述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有些小学教师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小学大班教学中合作性学习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二、 小学大班教学合作性学习中规则意识培养的措施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保持稳中有序,是不是会束缚孩子?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在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像在有些课堂里看到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用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等,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也与合作性学习的理念相背。我们这里的规则意识是与倡导学生个性自由相对应的,也是遵从“没有规则无以成方圆”的理念。
  
  1.大胆放手,尝试让孩子自定规则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感到老师设立的一些日常生活、活动规则,主观性、强制性成分太多,小学生执行起来往往收效不是很好。小学生年龄小,虽不能完全摆脱成人的限制,却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发展他们的自主意识。因此合作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选题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学生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探索规则和要求的合理性。规则的制定可以通过全班讨论、教师整理再逐条念给学生表示确立,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就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的需要,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自我教育,由他律变成自律。而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小学生也可以体会到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这也就促进了合作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2.利用环境,帮助孩子遵守规则
  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强制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常常出现行为上的偏差,这就需要老师把规则直观形象化。就是把一个个规则绘画成一幅幅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形式去刺激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自律。在合作性学习中,很多老师会发现小组活动时如果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往往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状况,告状声此起彼伏。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商量活动规则,并让小学生把这些规则绘画成大家能看懂的图画张贴在教室的合适的地方。如设计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手指的画面,意思是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干扰别人。所以,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利用好我们周围的环境,让环境开口说话,帮助孩子遵守规则。
  
  3.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必须尊重他的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变硬性的说教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规则进行讲解,加强认知的引导。在活动中渗透为人之道等社会规则。教育者必须注意不要损伤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自发性,不要剥夺受教育者作出自主判断的机会。激发儿童的内在发展,不能过于靠灌输和权威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规则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如在小学一年级更侧重于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轻轻赶快转过来,迅速地围成一个组;先一个说,一个听等),到了二年级,在课堂上可以争论,呈现达成共识的结果,进而慢慢地进入,让孩子逐渐形成规则意识,主动听别人的意见,从而使合作性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有序进行。
  
  4.树立榜样,在愉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小学低年级儿童精神奖赏的功效远远大于物质奖赏的功效,对于同学们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宣传、表扬,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样的话,榜样的挖掘和学习是不可忽视的。在遵守规则方面,注意把遵守规则好的同学作为榜样的学习,一方面,使榜样感到了受表扬的愉快,另一方面让普通学生形成只要认真遵守规则就会受到表扬的意识。儿童模仿榜样存在着一般规律,如他们模仿周围亲近的人,随后模仿距离较远的人,先模仿老师而后模仿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人。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儿童模仿规则的习惯,在儿童身边树立起遵守规则的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发现榜样,让学生学做遵守规则的榜样。学生规则意识增强后,就会把遵守规则的行为从班级、学校延伸到自己的校外生活中去。
  
  5.适当惩罚,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教育虽然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但是一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运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好处。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儿童从他律到自律。适当的让儿童受到一些自然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与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与老师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把这种思想运用于合作性学习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违反规则就会受到惩罚的心态,形成一种遵守规则的意识,从而保证合作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要求个体在互动、批判中确认和把握,有利于促进自主、平等、和谐,有利于勇于探求、遵守规则的健康人格的自我生成,也有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个人责任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养成,这正是合作性学习基本要素的体现,从而确保合作性学习的顺利进行,使得小学大班的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又井然有序。当然如何使小学大班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取得最优化效果,并没有一个已经完善的程序化的体系,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要在遵从这种理念基础上,根据各自的课堂特点去探究适合自己的方法。但不可否认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其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本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