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一次失败的家访引发的思考

作者:赵作银




  “现在的家长真是不可思议!”办公时间,肖老师气冲冲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怎么了?说说看。”我示意他坐下。一脸怒气的他真的生气了。
  “还不是因为我班小虎的事情!别看这家伙长得很机灵,就是学习不用功,上课不是看科幻书籍,就是玩游戏机,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学生都告他的状。我曾多次给他指出,希望他不要拉全班的后腿。可他总是阳奉阴违。上次月考时数学只考了23分,语文考了34分。我不知到他家去过多少次,每次都把他在校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家长。刚开始他的母亲也表示加强对他的管教。可是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数学两门还是都没考及格。”“考多少呢?”我禁不住问到。“语文47数学36!”肖老师叹息道。“后来再给她说这些事时就不耐烦了,有时话没说完,他的母亲就推说有事,下逐客令。这不,今天下午,他又逃学了。下了课,我晚饭没顾得吃就到了他家。小虎的母亲只把门打开了一条缝,探出个脑袋冷冰冰地抛了一句‘又有什么事?’我赶紧说:‘小虎今天下午没有去学校’。谁知,他母亲却冲我吼了一句‘他活着就够了!’然后,‘咣’的一声就把门关上了。”肖老师气愤而委屈地埋怨着……
  “他活着就够了!”事情虽过去了好几天,但那位母亲的呐喊却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挥之不去。“活着就够了!”其间所蕴含的,难道仅仅是母亲对儿子表现的不满与失望吗?平心而论,不能够说肖老师不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可如此尴尬甚至悲哀的家访效果,难道不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吗?
  
  【反思一】:选择合适的方式改变消极家访定势。——“求之不得”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我家。”长久以来,老师家访似乎成了上门告状的代名词,它无形中成了学生和家长“心中永远的痛”。肖老师“不知到他家去过多少次,每次都把他在校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家长”的连续“告状”式家访,不仅伤了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心灰意冷,而且这种消极情绪的累加使家长对孩子更加绝望,因此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这种“他活着就够啦!”的埋怨甚至仇恨教师的语言也就出现了。为了消除“告状式”家访给家长带来的消极心理定势,教师家访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如在学生取得进步或受奖后,前往家中向其父母报喜,以示祝贺,家长和学生都会受到鼓舞,然后再希望性的提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建议,都会化作一份巨大动力,鼓舞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学生生病不能到校学习时,可前去探望,不仅会激起他同病魔斗争的勇气,同时也会感化家长全力配合班主任的转化工作。学生家庭在生活或者其他方面遇到困难时可前往家中对其进行帮助,给精神上受到打击的学生及其家长送去一份安慰,在良好的气氛中,教师借机勉励学生更上一层楼,或适当指出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将会让家长们感动不已。如果肖老师能够变换一下家访的时机,结果又会如何呢?
  
  【反思二】:以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家长的努力。——“感激不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而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肖老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上次月考时数学考了23分,语文考了34分”,这次考试“语文47数学36”,这样的成绩虽说不够理想,但对于小虎来说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遗憾的是肖老师还是认为两门“都没有考及格”。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及其母亲来说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得付出巨大努力的母亲更加没有信心去教育孩子,所以“后来再给她说这些事时自然不耐烦了”。相反,一位教师去家访和小虎有着相似经历的学生时,家长一见老师就说:“可能我在家没有好好地帮他复习,这次一定又考得一塌糊涂。”这位教师却笑着说:“你弄错了,今天我是来谢谢你的!”说着把学生的语文考卷拿出来,“56分!”家长顿时脸涨红了,“还是不及格!”老师打断了他:“上个单元他只考了20多分,这次一下子提高了30多分,你的功劳很大。这次班中就数你孩子进步最大,多亏了你的配合,否则单凭老师的教育是办不到的。更重要的是,这件事让你我都更有信心了,孩子是有能力学好的。”听了这番话,家长一时竟愣住了,显然他觉得太意外了。过了好久才说:“老师,谢谢您的鼓励和理解,有了您这番话,我还担心什么呢?”如果肖老师面对“语文47数学36!”的小虎的母亲也说出类似的话语,结果又会如何呢?
  
  【反思三】:以委婉的谈话方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皆大欢喜”
  
  古语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月寒。”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对孩子哪怕是一点点的赞赏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而这种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的继续努力,因此家访时,教师不仅要如实而委婉地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注意报“喜”,及时把学生的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汇报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特别是让那些对孩子有失落感的家长看到希望,主动与教师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积极转化。可惜的是这一点又恰恰是肖老师没有注意到的。如果他先从赞扬孩子“长得也很机灵”、“喜欢看科幻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说起,之后再委婉地告诉需要进一步注意的事情,结果又会如何呢?
  
  【反思四】:真诚关爱学生并让他及其家长感觉到。——“真爱无敌”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不带丝毫功利性的,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里”。如果肖老师反复家访小虎的原因不是基于担心“拉全班的后腿”,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对学生的期望和热忱。如果以“师爱”平常心在小虎有所进步时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小脸,校园相遇时打一声亲切的招呼或者送一个友好的眼神……他还会阳奉阴违吗?“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辛辛苦苦付出全部精力关爱学生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家长知道你在关心、爱护着他和他的孩子。“爱总是相互的!”当学生家长知道你真诚的关爱他的孩子而心存感激时,再去家访结果又会如何呢?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