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打开“话匣子”,交际零距离
作者:卢晓荣
一、 化远为近
1.留心生活,捕捉话题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里,充满了童趣,更充满了童真,学生说不完,也道不尽。来自生活的话题,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进行表达。因此,教师要留心生活,以生活为话源,打开学生的话匣子。(1)及时“话”活动。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这时,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交际的胆怯在有话可说中荡然无存。(2)适时话现象。在课堂、校园、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一位教师发现班上部分学生不做作业,原本想在班上做思想工作。后来灵机一动,抓住这一契机,以“要不要做作业”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由于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已经有着丰富的内心体验。他们乐于参与,勇于表达,而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更由于话题的真实性,口语交际的过程更成了提升学生思想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捕捉话题,抓住时机让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在情感的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利用争辩,生成话题
争辩就意味着观点不同,意见相左,就意味着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如果此时,教师把争辩的内容转化为口语交际的话题,尤其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因为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因而就使争辩的话题在你来我往的倾听与争辩中增强了交际的互动性。如一教师在教学《凡卡》一课时,一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凡卡长大后,爷爷就再不会受欺负了。”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表示反对。从同学们的分歧中,可以折射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理解还是不够到位。以此为契机,教师因势利导:“是啊,凡卡长大后,爷爷究竟还会不会受欺负呢?”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有理有据的证明。由于这一话题出自学生思维的困惑处,学生的思维处在兴奋状态,不愁没有话说。同时,借助学生的争辩再入文本,对话文本,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困惑越辩越明,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在找寻文本依据的过程中,习得了“有理不在声高”的口语交际的素养。
二、 化静为动
我们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把口语交际融入游戏中,能使学生有感而发。如二年级上册《合作》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交际主题。一位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了“二人合作踩气球”的游戏比赛,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的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合作踩气球的过程。此时,学生说得轻松,说得精彩。的确,学生亲历游戏,内心涌动着丰富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原本是抽象的合作,却在游戏中变得鲜活了,可感了,富有生命力了。因而,说“合作踩气球的过程”,成了提升学生生命意识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学会了合作,对“合作”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出《合作》的话题:“和谁合作过?是怎样合作的?”这时的学生,由于有了合作踩气球这一游戏的铺垫,使学生生活中合作的点点滴滴在沉睡中被唤醒,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学生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
三、 化大为小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话题变“小”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觉得对方的话题太大时,常常不知从何说起。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提供给小学生的话题更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如《有礼貌》一课,教师可以围绕“怎样做到有礼貌?”这一中心话题分设成几个“子话题”:“招待客人时,怎样做到有礼貌?”、“打电话时怎样做到有礼貌?”、“借东西时怎样做到有礼貌?”、“还东西时怎样做到有礼貌?”这样的话题具体、明确,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装满了学生诉说生活的欲望,谁会不喜欢呢?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把要求变小
要求提得过高,只能让学生在“跳一跳,够不着”的失望中沉默。如《秋游》口语交际课上,一教师在学生说之前,提出了“清楚、流利;商量、建设;礼貌、倾听”等六项要求。结果,课堂上鸦雀无声。罪魁祸首当然是齐头并进的“六要求”。过高的要求让学生望而却步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口语交际的要求,尽量做到适量、适度,做到少而精。如教师可以先通过倾听、观察,发现学生已有的语言优势,确立学习的新起点。对于需要达成但学生尚未达成的“要求”,则需浓墨重彩,集中兵力突破。如在《秋游》一课教学中,学生几乎都能清楚、流利地表达,教师就可大胆地舍去“清楚、流利”这一项要求,在淡化处理中凸显学生的薄弱之处——礼貌与倾听。在“商量”和“建议”的环节中,积极关注学生交际过程的礼貌态度和倾听习惯。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四、 化贬为褒
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学生参与口语交际也需要阳光般的心情。“称赞犹如阳光。”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外,更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说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尽量不用“你真棒”、“你说得真好”等空洞的评价语,取而代之的如“老师从你的描述中体会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原来假装放弃也是购物讲价的一种方法,你教了老师一招”等具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评价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走向新的成功。尤其当一些学生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更应该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将期望成功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帮助学生找回自尊、恢复自信,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是一件乐事。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