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积淀学校文化 营造精神家园
作者:吴红华 蒋自军
一、营造人性化的管理氛围
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要管理,无痕的管理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学校事务管理中我们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章导行”的管理策略,在“学校为社会服务、行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后勤为教学服务”的“服务”理念指导下,创设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充分信任、依托全体教师,凝聚集体智慧共同办学。每次在重大决策前,依托班子成员和学校教师,充分设想决策后可能引起的种种正面、负面的效应,在决策前就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想并解决,从而使决策能收到最好的效应。
“首先是服务者,其次才是管理者”,这是校长对学校每位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行政为教师服务”是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处事原则。因此,我们把行政调研作为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当我们感觉到教学中可能存在问题时,当我们感受到任课老师可能存在困惑时,当我们觉得某项学科可能薄弱时,我们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每次调研,都遵循“颂善于公堂,归过于密室”的处理原则,对优秀的教师和成功的做法,在大会上大力宣传和表扬;对失误和问题则单独谈心,并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组织调研是如此,随堂听课也是如此。正因为学校领导真正为教师着想,也真正在为教师服务,所以,教师们都乐意接受调研和随堂听课,甚至主动要求领导来调研和听课,形成了和谐的管理氛围。
在营造人性化管理氛围的过程中,我们刻意淡化了管理者的管理身份,然而却对管理者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所构成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都清醒地知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正是有了管理者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的比照,才使得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卓有成效,才使得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心意相通,水乳交融,成为上下齐心、团结协作的典范。
二、倡导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知本时代呼唤着“卓越教师”,呼唤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真正“学习型组织”。因而,新型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实践者、研究者、创造者,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从而能带领学生不断成长的发展者。新课改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首先倡导“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典范”。因此,我们有意识地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主动学习,帮助教师经历“自我实现”到“实现自我”的完整历程。
1.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
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只有我们的教师多读书、乐读书、善读书,我们的学生才能好读书,教师的精神家园才能生机盎然,教育才能真正成为诗一样的事业。因此,学校主动为教师寻找、物色有价值的书,人手一册,并通过考试、心得笔记交流等形式,促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网络成为教师学习的崭新舞台
“君子博学,善假于物也”,网络的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使得虚拟世界的学习成为一种极富生成性的互动。借助网络,教师可以感受最前沿的理念,捕获最丰富的信息,表达最自由的思想,实现最广泛的交流,展示最个性的风采,描绘最绚丽的教育。可以说,网络是一个不设蕃篱的大学校。学校校园网的全面开通和每个办公室电脑的全部到位,为每位老师的网络学习提供了硬件保证。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现有的电教人员,在双休日和假期,分期、分批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浏览、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等网络技能的培训,为每位老师在网络上的可学习和能学习提供了全面支撑,使老师们在网络学习中如鱼得水,同时也使得老师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学习途径更为多样。
3.让大师成为教师发展的引领先锋
学校外请专家来校做新课改专题讲座,分批组织教研组长和青年骨干教师,奔赴上海、杭州、锡山等地,和名师就新课改的热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十年校庆”之际,我们精心策划了“金秋之约”大型学术研讨活动,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赵云峰,浙江省特级教师盛新凤、丁杭缨等国内名师来校上课、作讲座,整整进行了一天的学术活动,那一堂堂精彩的课,一个个充满思想的讲座,是一本本内涵丰富的书,是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展示着课堂教学最美的风景,描绘着精神家园最亮的色彩。名师们对新课改高屋建瓴的把握和生动形象的阐释,对老师们准确把握和实施新课改,“以人为本”开展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理论指引作用。
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新的理念和方法只有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广泛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提出了“静而不闷,活而不乱,收而不僵,放而不野”的课堂教学“十六字”要求,倡导教师以“合作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投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敢创新,对独具个性的精彩发言大加赞赏,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呈现了勃勃的生机。
我们在倡导“人本化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以人为本(选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强烈学习愿望的学习素材)、教学方式以人为本(基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展开教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学科知识)、教学评价以人为本(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拓展以人为本(基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积淀学校文化、提升学生素质、丰富学生人文内涵的有效途径。
三、创设人文化的育人环境
本着“让校园成为每位师生钟情的精神家园”这一总体目标,我们着力创设人文化的育人环境,把校园文化这篇文章做大做细做深。在为教师层面服务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全方位引进校园音箱,以音乐代替铃声,课余有意识地播放经典民乐,陶冶性情;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将最新最超前的教学理念公示上墙,在理论上加强对教师的指导:设立教师橱窗,向全社会展示学校的优秀教师群体,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激发内在的前进动力。这是第一次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这次建设的最大收获是使全体教师对校园文化有了认同感和亲切感,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理念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当进行第二次大规模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我们向全体教师征集与新课改相吻合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时,老师们的热情出乎意料地高涨,诸如“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像河滩上的印痕;教师点拨,让学生自己寻求而得到的答案,如巨石上的雕刻”、“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等经典而又精彩的格言警句层出不穷,最后经过多次筛选,保留下来的文字,全部经过修饰后装进镜框,挂在每个办公室的旁边,时时提醒着我们的老师。
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是德育活动,处处都是德育阵地”的育人理念,尤其在育人环境的创设上匠心独具。
1.精心建造花园式的校园
步入第二实验小学校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连廊环抱、曲径通幽;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更有那色彩缤纷、四季飘香的花卉点缀其间,草坪音箱流出舒缓动听的乐曲回旋萦绕……以美怡情、以美益智、以美育人,这也是我们建造花园式校园的初衷。
2.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我们引入“中外名人辞典”、“家乡名人辞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乡宜兴四大名胜”、“宜兴籍两院院士”巨幅喷画上墙,将我国最新的科技成果设置于教室门前,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对科学的探究;设立“三自(自觉学习、自主探索、自强奋进)学习标兵”学生橱窗,向全社会展示学校的优秀学生群体;将学生书写的“十心歌”和从学生中征集来的文明行为警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式出现在学生必经之路,寓德育教育于无痕中……
3.个性化的教室环境布置
“环境美化自己干,教室布置自己搞”,在每学期开学伊始,我们要求各班的老师和同学们自己构思,自己制作,自己张贴,从横幅到竖幅,从特色栏到各类评比表,集体的智慧在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充分展现。定期更新黑板报,使内容更不断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师生喜爱。校园环境品位的提升,丰富了校园环境的内涵,使得校园更具人文气息,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