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班主任例会:又一个研训平台
作者:韩郁香
班主任例会,有的学校每月一次,有的学校半个月一次,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每周安排一次。一次班主任例会短则半小时,长则达到一节课乃至于一个小时。这段时间里,班主任集中在一起,如果仅仅听一听工作布置,听一听阶段工作的通报,太浪费时间和人力了。我想管理者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应当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必须是无限少的花费换取无限多的收益。
班主任日常工作头绪繁多,学生管理、各科学习、班集体建设、班风养成、班级文化构筑,还有班级日常事务,如班级值日、卫生、班级纪律、班级日志等,五花八门。除此之外,班主任还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跟踪,特殊学生的教育、特别家庭的沟通、偶发事件的解决等等不一而足。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在将这些林林总总的事情做好之外,还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作为班主任,如果只是被动应对学校布置的任务,表面上来看,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该完成的资料也都上交了,但是你能说这位班主任是一位很好的班主任吗?当然不能。班主任需要成长和进步,班主任工作需要科学和艺术,班级建设、学生管理需要生动和创新。这样我们就不是机械意义上的被动应对,而是在创造中革新和推进。
管理者应当致力做到的就是将班主任从零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那么班主任例会首先就应该换一副崭新的面孔。“班主任例会”中的这个“例”有“照例”、“照成规进行”的意思,这只是时间、人员、地点上的相对固定,内容上应该打破“成规”,注入新鲜的血液,这“新鲜的血液”是什么?就是管理者应该敏锐洞察并精心安排的内容了。依我浅见,即帮助班主任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掌握甚至精通学生管理艺术、沟通艺术,提高班主任创造性组织并开展班级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生动活泼的班集体的能力。
一般的班级事务的布置不一定通过召集专门会议来进行。我始终觉得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尽量不要召集会议,非召集会议不可的情况下我们才召集开会。因为集中开会势必影响老师正常的工作状态,比如有的恰逢有课,调课不是那么简单倒不要说,关键是我们调课,学生毫无心理上有时也无物质上的准备,比如体育课的着装、信息课的鞋套,还有某个学科的书本等。所以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略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小问题就都不是小问题了。还有老师们对自己当天的工作都有自己的考虑和安排,比如什么时间找某个学生谈话,什么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什么时间面批学生习作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如果碰上开会就需要被迫取消既定的安排,很多事情都是直接服务学生的,所以从“人本”出发的话,我们就会立刻意识到这样的事务性的会议原本就远远轻于以上所说的服务学生的工作。
现在很多学校校园网建设比较健全,网络发布、MSN在线交流或者QQ群发,乘上校园信息网的快车道,弹指之间班主任常规工作就可以布置完毕,根本不必劳民伤财利用班主任集中例会这样一个得来不容易的珍贵时光去常弹每周工作ABC,注意事项123,情况通报甲乙丙之类的老调。管理者和班主任都将“班主任例会”共同看作一个培训的平台和个体成长的弹跳板,职能部门的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和发现班主任老师需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困惑和渴望,针对性的靠船下篙,贴近实际地解决班主任在工作当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效地指导班主任不断完善创新班主任工作。比如发现低年级学生常规整体出现表现较差的情况,就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出现情况的原因,是老师管理不到位,还是管理方法不适合?针对原因借助班主任例会,大家进行“会诊”,在“望闻问切”中共同想办法,对当事老师献计献策。这个过程中,不仅解除当事老师的燃眉之急,对于其他老师也经历了一次研究过程,相信这样的事情在他们今后带班中就不会“重蹈覆辙”。再如,有的班主任工作颇有创意,班级管理的机制建设上具有独到之处,不妨请他现身说法,谈这种的机制建立的原始想法,现实作法,运作效果,既是对其他老师的经验分享和借鉴,又使这位老师感受到被认可的自豪和喜悦,激发其再生创造的欲望。这样一来,班主任工作就成了一个不断地创造、欣赏、提升、再创造、再欣赏、再提升的螺旋上升过程。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