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由“抗生素”联想到学校管理
作者:虞岳明 钱明辉
一、 制度上“刚柔相济”
制度是维系集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如果有了违反制度的行为,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但是,从人本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又需要审视制度给管理对象带来的“伤害”,制度的刚性和管理的人性难免会有冲突。制度的一味刚性,会让老师觉得缺乏人文关怀,伤害教师的热情;可一旦取消这些又会使学校工作走向无序,造成更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那如何解决过程中的矛盾呢?首先要从制定制度的目的考虑,从根本上来说制度是为了“发展人”,而不是为了“管人”。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管理最终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出于教育的需要,教师的发展也应该是目标之一,从这一点来讲,制度应该很有“人性”。因此,许多限制教师和学生能力发展,或者拘泥于传统思想,无视“人性”的制度都应该在摒弃之列。其次,制度的建立过程很重要,需要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尤其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教师参与制度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和接受的起点,而且通过这样的民主参与,可以使制度更加适合校情,趋向科学,减少因制度执行给教师带来的伤害。最后,要特别重视制度“刚性”的补救措施。这种补救不是要追求结果,或者制度本身,这种补救是为使工作更加透明化,促使大多数教师认同或支持学校工作。
我们学校针对教师的请假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病假都要和奖金、月考核挂钩,丝毫不能含糊。制度颁布之后,迟到、早退现象大为减少,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学校有部分女教师刚生完孩子,每天都要回家喂奶,而且因为照顾孩子,自己睡眠严重不足;还有一部分人住在城里,每天上下班不方便。这样既要带孩子又要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后,人明显感到精力不足。还有的老师病了还忍着,只能利用下班的时间到医院输液,如果赶上医院也下班了只好再拖一天,这一切全因为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看到这种情况,我认识到晚来一会儿其实是很多教师合理的需要。于是,我们召开行政会对考勤制度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并请一些教师代表参与,经过修改后的制度将一些孩子很小的、体弱多病的老师与其他教师区别对待。这样,虽然在考勤上“软”了,但在“人性”上却“硬”了,老师的工作更加努力。
又如我们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专门的规定,真正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班主任的管理上,我们要求工作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津贴。
情感的缺失是现代人际关系中的一大弊端。为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为了让师生做真诚、有感情的人,我校十分重视情感的培养。如:开展校领导与困难职工、学生“一助一”活动,用温暖凝聚人心,激发动力。每逢传统节日,学校会让每位同学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父母;学校会给每位教职工送上一张贺卡,让学生、教师从中体会一份真情。在我们学校里开展“温馨班级”评选,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每年还举行教职工的“温馨家庭”评比。通过“温馨”评比,让人性深处的情感进一步显现,学校的人文关怀意识进一步增强。
责任教师制是我们在制度上“刚柔相济”的又一大亮点。因为,我们学校人数多,一个班主任要面对五六十个学生,很难及时、适时发现每个学生内在的需求。于是,我们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任务外,还分别承包班内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几个学生,承担和扮演四种角色:像父母——生活的体贴关怀;像良师——学习上鼓励指导;成益友——平等相处、促膝谈心;当心理医生——多沟通引导,建立了责任教师谈话制、个别辅导制度和奖惩制度,实行学生全程发展跟踪制,并与“温馨班级”评比挂钩。
二、 管理上注重引领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一起舞蹈的事业。量化考核的细化目的只是对一个教师的好坏与优劣进行奖惩,缺少平等对话的关怀。学校应该建立一种充满人文化的管理,而人文化管理就是一种服务,而服务就是一种引领。引领是在对一个教师的前期工作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在尊重每个教师的个性的基础上面向未来,指明每个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是以发展的眼光去鼓励和激发每个教师的热情,另外引领更强调以自身的影响去指导、示范、感染。
首先是感情的引领。我们一再强调要对学生倾注爱,但我们有时自身都根本没有去关心过教职工,“工作的冷漠”带来了“教育的冷漠”。我们将对教职工的感情投入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爱”的基石。每逢教师过生日,作为校长我总会亲自送上蛋糕,并写下我自己的衷心的祝福;每逢教师喜事临门,我们几个校领导亲自上门祝贺;每逢教师生病,我们也会亲自探望。不起眼的感情投入给了教师极大的促动,他们对学生的爱也油然而生。
其次是文化内涵的引领。学校的发展要靠文化内涵,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校长也领导不出有文化内涵的学校。校长寄语是每一周的必写项目,内容强调简练而发人深省;“校长随笔”是每周周前会的必读,内容可以是工作设想,还可以是工作反思。通过文化熏陶,可以将师生员工引导到为实现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让教师善于、乐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善于主动学习,以达到一种适合学校教育发展目标的理想状态。在自我的坚持下,教师和学生更有了一种坚持。
引领是一种示范,但不是一种追随。我们在校园文化建构上,让师生共同参与进来。学生自己设计班级文化特色;教师设计自我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校园文化:“与生活接触,与文明对话,与创造沟通”;班级文化:“努力学习,让父母少一根白发”;餐厅文化:“粒粒皆辛苦”。校园文化的构建同样为管理的“有所为”树立了基础,在其中,很多时候是本身的文化构建影响着学生和教师,所以,在管理上又是“无所为”。
所以,我们的管理更着重于一种服务性的引领,而不单是行政性的简单评价。
三、 用人上“人尽其才”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曾谈到学校领导要做法家、儒家还是道家的问题。他认为:学校中层领导要做“法家”,制度第一;副校级干部要做“儒家”,协调好人际关系,处理好矛盾;而校长,则做“道家”,放眼光,拿策略。是的,人的位置不同,所发生作用也不同。这又使我想到了海尔识才观:在相马的机智中,千里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十分被动;赛马则不同,它彻底改变了千里马的命运,让它不再依赖伯乐的出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的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整个过程阳光操作,谁是千里马,权力掌握在教师手中。在这些千里马上岗后,第一就是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二是授之以“渔”,送出去培训学习;三是加强蹲点,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困难,这样既落实了“管理”,又加强了与教职工的沟通。
每年暑假前,学校都让教职工填写《岗位意向书》,根据教师的意向和特点,在新学年安排恰如其分的工作。如让有管理能力的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让有特长的教师辅导兴趣小组;有教科研能力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的老教师从事后勤工作……这样人尽其才,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内心需求,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又能使各项工作获得“最优化”发展,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总之,一所学校只有在制度上优化、管理上人化、用人上亮化,才能真正摒弃“抗生素式的管理模式”,真正树立“健康”的管理机制,使学校管理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