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课题要为学生发展而研究
作者:朱向明
一、 课题是什么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已经喊了很久,从国家到地方都制定了扶持与奖励的政策,例如,在名校的评比中,科研示范校是重要的条件;教师评优和晋级,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面对如此强大的诱惑力,学校与教师都尽其所能,主动联系科研机构,争取在更高级别的科研机构立项课题。一旦课题批复下来,便束之高阁。于是,课题便成了“塑料花”和“敲门砖”。把其比作塑料花,是因为它只是一种装饰,好看但不香;把其当作敲门砖,是因为有无课题仅是评定职称的标尺。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课题设计阶段和结题阶段两头忙,研究过程空荡荡的现象。课题不应该是学校的装饰、学校的门面、学校的招牌,也不应该是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的敲门砖,而应是学校发展的工具、教师发展的“渔场”、学生发展的天地。也就是说,教师应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此推动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何在
翻开一些关于教育科研的理论书籍,在论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时,都一致写到:教育科研有利于学校进行科学决策;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形成改革成果;有利于学校形成特色等等。我想,这样的研究我们宁可不要——科研走进了避重就轻的误区!我们知道,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指向一个目标,即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那么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也应该指向这个目标。但是,在上述的列举中,很少提及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我想说,促进师生的发展才应该是我们开展一切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课题研究的首要目的应该是促进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发展,其余的目的都应从属于这一根本目的。
三、 课题一定要立项吗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为:选定课题——申报评审(即立项)——研究——鉴定推广。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选题是关键,研究是重点与核心。而实际的研究工作中这两者都被忽略,却把立项作为了重中之重。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课题非得要立项吗?能够得到科研机构立项的课题毕竟是少数,难道科研机构不立项的课题我们就不去研究了吗?问题还是归结到“为什么而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上。如果研究的目的定位在促进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发展上,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说:课题不一定要立项;如果非要立项,课题可以自己立项。只要选准课题,坚持研究下去,最终的获益者一定是教师本人还有他的学生们。
四、 别人做过的课题是否还有研究的价值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课题选择应当遵循的一条根本性原则。它要求课题本身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应当是别人未曾提出来的,或者别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不可能占有大量的材料,所选的课题可能并不知道是否被别人研究过,也可能并不知道同类课题已被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自己选择的课题可能是别人做过的,那么这样的课题是否还有研究的价值?我认为:创新要看对谁而言。如果对科研机构来说,类似的课题已经立项,已有人早已或正在从事研究,则不再是新的了。如果对教师或所实验的学生而言,每个课题都是新的,都会对老师和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关于“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研究”,可能十几年前也可能不同地方的老师都做过这个课题,但是对于特定的学生而言,把他们作为研究的对象却是全新的。只要研究了,学生一定会在写字方面获得一定的发展。
五、 课题研究的成果应是什么
教育科研成果,是针对某种教育现象、某一教育课题或某种教育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实验或论证之后得出的新的教育观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方法或新的教育理论,并形成以教育科研报告和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书面材料。
照此理解,课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一些书面材料,这是形式的成果,那么实质的成果当然就是前面所说的新的教育观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理论等等。我认为这样的成果无论是形式上的还是内容上的,都是片面的。因为这些只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显性部分。在鉴定课题成果时更要关注隐性部分,那就是教师自身研究水平、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学生在课题研究前后的质的变化。一个教师可能不会撰写高质量的实验报告或总结论文,如果他的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受益多多,与参照班相比获得长足的、明显的发展的话,这个课题就是一个成功的课题。
因此,本人认为,无论课题级别高低、是否立项,只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只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只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都有实验的价值。也就是说,课题要为发展而研究。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