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者:刘南芬
一、 变“策划”为“参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好课题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条件。怎样权衡学生兴趣和选择课题这一关系呢?首先不急于选题,而是选定较大范围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一大目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关注的问题逐步“聚焦”,逐步达成共识,这样就基本完成选题的准备。其次当好学生的“参谋”,和学生共同整理、归纳、列出中心课题,再根据中心课题列出多个小课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能力、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小课题,自由组合成小组开展活动。
例如,教学了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我发动学生开展了《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开始前,我首先把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开宗明义地告诉同学们,征求他们的意见。赞成派和反对派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辩论,最终达成共识:开展这样的活动意义重大。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趁热打铁,组织大家商讨活动内容并协助同学们归类出四个小课题:昔日地球,雍容华贵;今日地球,满目疮痍;保护地球,迫在眉睫;拯救地球,任重道远。这样大课题中又有许多小课题的参考题,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课题,通过自我的实践,寻求答案,获得体验和感悟。整个实践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营造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一股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地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完成了语文教学向课外延伸的任务。
二、 变“总监”为“演员”
我们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性,但不能说一切放手让学生去做小课题,教师做一个“总监”就行了。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
首先,教师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做好一件事,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在选择课题之初,教师就应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和学生共同来选择课题内容。我们应坐下来和他们一起研究内容,听他们的打算、他们的意见、他们的计划,再和他们探讨合理性,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教师的参与有利于了解学生情况。要指导学生搞好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特点、实施步骤,做到心中有底。指导教师要亲自参与课题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指导。只有参与了,才能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和他们的研究情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再次,教师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长期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模式的教学形式造成我们的学生缺乏活动能力和自主能力,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所要改变的。但它毕竟才处于尝试阶段,指导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什么都事必躬亲,但是也不能让学生独挡一面。我们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每一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体味失败,收获成功。当然,参与要合理,要有策略,要注意避免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三、 变“悉数传授”为“适度点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但是我们的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处事经验不多,指导老师如果过分地强调“自主”,一味地放任学生自己去尝试,学生就可能多走弯路,感受不到成功的乐趣。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些必不可少的提醒,让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从而能够比较自如地应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做到有效指导,尤其是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指导,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和知识讲座,如怎样做调查问卷,如何上网查阅资料,如何做现场访问,外出活动要注意什么,数据如何处理,调查报告怎么写等。但综合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探究、亲历亲为,教师要把好指导的“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体验自己获取的快乐。
四、 变“包办代替”为“后勤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活动、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由此可见,这门新的课程强调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经验。
所以,指导老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能包揽学生的工作。我在指导学生的活动中,做的更多的是“后勤服务”工作。例如,在进行《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昔日地球,雍容华贵”,“今日地球,满目疮痍”,“保护地球,迫在眉睫”三个活动小组的同学,想用幻灯片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拯救地球,任重道远”小组成员也想把共同设计和从网上下载的环保标语、宣传画、漫画展示给大家看,但都苦于不会制作幻灯片,我便一一代劳,至于资料的获得、环保标语的设计、保护地球的倡议书,我都放手让小组成员自己去完成,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五、 变“评委”为“观众”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时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双慧眼,去发现那些“闪光的金子”,对学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应及时表扬、及时推广,不断给学生以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是成果展示课,学生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汇报,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要让自己从“评委”席上退到“观众”席上,静静地看,静静地听,像热情的观众一样。因为老师的赞赏,无疑在他们的百倍信心中增加了催化剂。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只有遵循学生的自主性原则,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使他们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