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作者:张亦潇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萨沙的家人在雨中传递雨衣的动人故事,萨沙由家人的行动懂得了保护弱小的道理,并将父母传递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文章语言浅显,情感含蓄,道理明晰,易于让学生读文、悟情、明理。
设计理念:
1.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萨沙的心灵,理解他的思想和行动,获得启迪与熏陶,产生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课件(雨前和雨中蔷薇花的图片;课文段落以及句段练习)
教法学法:
1.鼓励个性化朗读。教学中充分认可学生的独特感受,相机评价不同读法所表达的语意上的细微区别,帮助学生逐步准确把握语言,积累语言。
2.评价激励。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交流,教师的评价充满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与期待。不管是教师语言、动作还是一个小小的表情,都着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投入、学得愉快。
3.链接生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言行,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曾经是如何做的,如何扬弃优点和不足,借此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认识。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质疑问难
1.师生以不同的逻辑重音方式读课题,并讨论表意方面的细微区别,指导学生细腻地感受语言,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教师相机梳理。问题:①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②“我”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③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 整体阅读,引导对比
1.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小年纪的萨沙怎么会想到要去保护蔷薇的呢?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蔷薇的两句话,画出来。
3.指名读并出示描写“娇艳的蔷薇”的句子。——“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读说说蔷薇花带给自己的感受。
结合课文描写的画面拓展词语——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眼前的蔷薇花?进一步指导朗读,体会蔷薇花的娇艳可人。
4.让学生读出描写雨中蔷薇花的句子并出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重点指导“滂沱”、“纤弱”两个词语的读音,并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这时的蔷薇花娇嫩、纤弱,非常需要他人的关爱。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与前一句对比朗读,借助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
5.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蔷薇花难以抵挡,找出文中描写雨大的句子,读一读。
三、 读读议议,突破难点
1.想一想,雨中只有一件雨衣,萨沙的家人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读课文,并尝试从课文中质疑。①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②爸爸妈妈为什么没有把雨衣给托利亚?③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为什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2.出示3~6小节,借助于文字和图画讨论一家人的做法。父母亲和托利亚认为应该把雨衣让给最弱小的萨沙,由行为分析其背后的本质——一家人传递雨衣就是在传递关爱。从他们的行动中体会中心句“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引读中心句:看样子萨沙的家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萨沙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
4.引导学习萨沙和妈妈说的两个反问句,设计句式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帮助正确理解句意——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指导朗读,并体会萨沙不愿意做最弱小的人。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指导朗读,并体会妈妈话语中隐含的鼓励和期盼。
5.分角色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6.过渡并出示萨莎护花的句子,齐读。
萨沙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会怀着一种特殊的心情,可惜作者却没有详细地写下来,你能在这些空白的地方加上合适的词语吗?——“萨莎_________朝着蔷薇丛走去。他________掀起雨衣,_________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学生填词后,或说明理由,或有感情地填词朗读。
7.带着自豪的语气读萨沙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
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与残疾人、陌生人之间,与小动物、花草树木之间的关心帮助的事例。
2.让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用一句话来谈体会或收获,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事先准备的书签上并全班交流。
3.结语:希望大家珍藏好书签,也珍藏好一份保护弱小的爱心,每天都能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