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儿子在日本上小学之班主任老师

作者:陆 浣




  儿子出生在日本,在那里度过了他童年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回国那年他正好十周岁,在日本刚刚升入小学五年级。
  日本的这段宽松、宁静的生活,给了儿子一个无忧无虑、灿烂美好的童年,用他现在的话来说,那是一个“金灿灿的童年”。在回国后的作文和周记里,常常会看到他对那段生活的描写,虽然他的中文表达还略显生涩,但从上面却能够让人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生活的那种纯朴稚气和快乐无忧。
  回国以后,看到两国的教育差别如此之大;看到学生之苦、家长和老师之累,而在这些苦和累之中,我们的孩子却并未获得他们真正需要的心灵的成长。在忧虑之中,我写就了这篇系列长文,为的是让读者们了解,在离我们不远的邻国还有一种别样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日本学校教育的特点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携手共同培养孩子,把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所以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因此便有了很多机会接触学校、了解并参与学校教育。在这里,我将以一个家长的视角,将自己对日本学校的了解介绍给大家。
  在日本的小学里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每个班级只有一个教师。这个教师不仅是班主任,而且还是数学老师、语文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等等。因为小学的课程并不是很难,每节课的进度也不是很快,所以老师们大都能够胜任每门课程。而不擅长音乐或体育(如乐器、游泳等)的老师,则可以凭借私人关系请其他老师代课,高年级的音乐课大都有专职的音乐教师。
  一般来说,学校每年都要把原有班级打乱,同一个年级重新编班,并把全校的任课教师也重新分配一次。据说这样做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增强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增进相互的了解;由于不同的班主任会带出不同风格的学生,而经常性的分班则可以平衡各班级之间的差异;避免个别学生因不喜欢班主任而产生厌学情绪;还有,在日本的中小学里,有时会存在一个同学被自己班级里的一个小集团欺负的现象,重新编班则打乱了原有的小集团,将会有效中止欺负行为。
  这样的“一师天下”制,虽然存在其弊端,但也有它的优势。由于每个班级只由一个老师带,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老师和同学几乎形影不离,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就像家长,师生关系很亲密。而且因为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特长和特点,所以,不同的班级会在老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上午,我去参加一次例行的教学参观课,今天的课程是班主任特意安排的性知识课。原来,三十多岁的真由美老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她说想借这个的机会,提前把简单的性生理知识介绍给孩子们。走进教室,只见讲台上放着一个孕妇的人体模型。开始上课了,老师先是介绍了一下人体结构,然后把模型的腹部打开,只见里面有怀了孕的子宫。老师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结婚后,两人合为一体,妈妈的肚子里有了个小宝宝。小宝宝在妈妈的精心爱护下慢慢地成长,妈妈的子宫就像一个游泳池,宝宝在温暖的羊水中愉快地游泳。……随后,老师盖上模型的腹部,操作其他的机关,并说道:“现在宝宝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快要十个月了,宝宝就要出世了。‘哇——哇——哇——’,大家看。”只见老师帮助模型妈妈真的一点点地将宝宝从肚子里面“生”了下来。这时,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兴奋地议论着。……接着,大家一边传看着老师带来的儿童版人体知识图册,一边听老师作着解释,好发表意见的孩子还时不时地插着嘴。就这样,短短的一节课,孩子们不仅重温了自己的降生,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一次与自己年龄相应的性生理常识的学习。
  在后来的日子里,儿子放学回家后,常常向我提起老师的宝宝:
  “我们每天都对真由美老师肚子里的宝宝说话,老师说她的小宝宝能听得到我们的声音。”
  “今天上国语课时,老师让我们给她肚子里的宝宝写信,说回家后念给宝宝听,这样他就会认识我们每一个人了!”
  “今天来了新老师,真由美老师休产假了。她说以后会给我们寄宝宝的照片来。”
  暑假里,真由美老师给每个同学寄了一张自己精心印制的明信片,上面有她与全班同学的合影,还写道:“暑假过得怎么样呀?前几天收到大家的来信和照片,真是又高兴又激动,连小宝宝也在肚子里乐得直动弹。老师的肚子现在就好像装了个大西瓜……最后,祝大家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向爸爸妈妈问好!”
  后来,真由美老师在生下她的儿子后不久,果真给全班同学寄来了宝宝的照片。
  “是个很可爱的小宝宝。”儿子一脸的喜悦。
  这是一个与班级里所有同学一起成长的小生命,真由美老师在孕育这个小生命的过程中,也在同时孕育着班上孩子们的“爱幼”之心。
  三年级的班主任中野老师是个非常有特色的人。有时他会头上扎着一条毛巾去上课,这种时候,他是想向同学们示意:“今天必须提起劲儿来!”
  据说中野老师手指受过伤,而三年级的音乐课要学习短笛,所以他就请了别的老师代课。
  男老师毕竟有男老师的特点。开学后不久,中野老师便规定:大家每天早上必须来学校晨跑。日期尾数逢1的跑一圈、逢2跑两圈……当然9号最苦,必须跑九圈,而10号、20号什么的就可以不跑啦。开始孩子们怨声载道,叫苦连天,特别是逢9的日子,他们一个个直哇哇叫,但是没办法,因为中野老师扎着头巾和他们一块儿跑。渐渐地一个学期下来,儿子不叫唤了,看来是跑出味道来了。
  中野老师是个生物迷,教室后面大缸小缸排了一溜,里面养着小鱼、蝌蚪,还有乌龟。当然这些东西有的是中野老师拿来的,有的是班上的孩子们到小河沟里抓来的。儿子也常和同学相约,课后到校区附近的小河沟抓小鱼和蝌蚪。后来班里的鱼缸发生了“人口拥挤”现象,中野老师就在教学大楼的一楼门厅里设了一个大鱼缸,这下就再也不愁放不下了。再后来,儿子在家里也兴致勃勃地养起了小蝌蚪。他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学到不少生物知识。
  中野老师还酷爱旅游,常向孩子们讲述自己年轻时骑着摩托车周游日本的故事。在一次美术课上,他还让大家对着自己的大摩托车进行写生。在这一年里,中野老师似乎带给了孩子们不少乐趣。回国之前,儿子还从已经不是自己班主任的中野老师手里得到了一个纪念品:一个精致的小鸟模型。
  几年下来,儿子在几个具有不同风格的老师影响之下一路成长,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日本的教育很注重个性的培养,不仅保护和欣赏孩子的个性,而且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整个学校教育的氛围也允许每个老师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使教师们能够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个性的学校和老师只会培养出千篇一律的学生,而社会却是由多元化的元素构成的。
  在与日本老师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几乎从不有意突出某个孩子。虽说一个班上孩子们的智力和天性参差不齐,而老师一般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好恶。记得那时每当新老师上任,我常会问儿子:“老师喜欢你吗?”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说:“喜欢。”然后马上又补充一句:“每个同学老师都喜欢。”与此同时,他们的学校教育又承认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能力和性格上的特长,并给每一个人以充分的个性自由,给他们平等展现自己的机会。这种态度似乎已经融入日本基础教育的理念之中,即便是幼儿园也是如此。这种宽容给了孩子们一个充分发展自己个性的轻松环境,当然,“尊重孩子的人格”是成就这一环境的基础。日本是一个很善于接受别国长处的民族,西方的教育思想不仅很早就传到了那里,并且对他们的传统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相对于原来较为专制的教育制度,他们现在的教育风格有了很大的改观。我想,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一定可以从他们的进步中获得一些借鉴。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