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互助合作式”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梅建伟




  “互助合作式”校本教研模式是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出发,组成打破年龄及任教年级界限的教学研究小组,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解决课堂教学的矛盾和困惑。本校结合实际,通过“群体预设——实践验证——互动交流——反思提升”四个环节,打造出了一支具有高专业素养、独特教学风格的数学教师队伍。
  
  一、“互助合作式”校本教研的实践
  
  1.群体预设
  首先,将全校的15名数学老师分成三类:老年教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然后指定三名组长(教研组长及教坛新秀担任组长),老师们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这样三个老、中、青搭配的“临时合作小组”就组建成了。
  接着,学校根据教学进度,确定研究的重点内容。这次研究选了一个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平移与平行》。这一内容是概念教学,教材处理有难度,但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而且优秀课例少,既给老师们提出了挑战,又为老师发挥自己的才智提供了空间。
  随后,各小组在明确研究内容后,开展组内教材分析、集体备课、试教、点评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也就是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一系列的过程。具体如下:
  (1)小组内合理的分工。根据各位教师的特长承担一项任务,比如有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强,他(她)就承担课堂教学,有的教师有深厚的教育理念的积淀,就让他(她)或评课或说课,还有些教师专门搜集相关的教学案例。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个个都参与。
  (2)定期开碰面会。小组内定期开碰面会,研究备课、设计、材料准备等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小组内经过问题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调查研究、乃至问题的初步达成一致等等研讨活动,促进教学理念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目的。如本节课中平行线的定义要不要告诉学生,原来的教材是有明确的定义的,而新教材是没有给出定义的,因此,老教师与执行新课程的教师在这里发生了一次强有力的碰撞,各自搜集了大量的资料阐述要不要把定义告诉学生,如果要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告诉学生;如果不告诉学生,那么应该怎么处理,新课程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老师们就此展了激烈的探讨。“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3)小组内组织课堂实践。小组内教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承担看每个环节时间的,有承担记录教学语言的,有的干脆把整个教学过程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真可谓是精益求精。
  (4)小组内邀请专家指导。小组内成员已经无法发现本小组存在问题时,各自邀请相关专家到小组内指导。
  (5)定稿。各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教学案或试教,在相对保密基础上完成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说课稿等等。
  2.实践验证
  理想的教学设计只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它的有效性。学校集中了一天的时间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开始先由每小组内一名教师开始15分钟的说课,将本小组的设计进行阐述,重点阐述一次一次调整的思考及理由,然后小组内一名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老师们一一登台亮相,三节课各具特色。比如在平行线的引入上,有的从平移角度引入,有的则从概念角度引入,有的则从二条图形的特殊位置关系引入;有的侧重概念的提炼,有的注重过程的探究,课堂组织有的沉稳,有的活泼,有的严谨。
  3.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环节我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各组代表自评,然后请年纪大的老师进行全面点评。二是邀请教研员担任佳宾,以“自由访谈”的方式,现场互动发问,可以指令回答。也可以你一言、一语大家谈。
  “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概念要不要教?”一个个问题在对话中涌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是不能丢的,而情感目标不是一堂课就能实现的,它是长期的,我们是通过三维目标来达成使学生有数学素养。”“我们用的是这个教材,我们在课堂上就要研究它的编排与体系,我们应尽量的把它体现出来”。一团团疑惑在交流中释解。“应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注重过程的探究。”一个个理念在互动中明晰。
  4.反思提升
  “今天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选择这一教学研究内容,首先就是让大家知道怎样去钻研教材,钻研什么。第二处理教材应该怎样处理,我想处理都有一定的原则与依据的,它的编排有一定的规范并且有一定的依据的。请各位老师对以上问题进一步思考,好好地与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校长的一席话,引起在座老师深思。最后学校设立了“最佳教学设计奖”、“最佳练习设计奖”、“最佳教学组织奖”、“最佳教材处理奖”、“最具口才奖”、“最具个人魅力奖”。听听这些名目就令人遐想万千了,难怪上台授奖的老师个个喜笑颜开,在座领导个个兴高采烈。还有什么比在轻松愉悦、合作互助的氛围中获得提升更欣慰的呢?虽然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
  
  二、“互助合作式”校本教研的思考
  
  1.校本教研活动要群体化
  这次活动使所有的教师都获得了学习、钻研新课程教材机会。通过这一次亲自参与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研讨,老教师受益颇丰,充分地感受了一回新课程的魅力,激发起他们参与课改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原来自己还可以“老有所为,老有所思”。年轻老师更是在做课过程中得到了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被他们的严谨、真诚所感染。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因为群体参与,而更具实效;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因为有了全员参与,而更为均衡。
  
  2.校本教研要实用化
  校本教研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校本教研活动必须实用、有效。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校本教研的方法也在于得法。今天,我们的教育并不缺乏践行者,我们缺乏的是向更高境界“加速”的追求者。通过此类活动,老师们认识到了,教学活动永无止境,要创造“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的教学方法,其捷径就是“熟生巧,巧生华”。在教学过程中,或许我们会取得成功,或许我们会有失败,但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热爱学生,苦心寻求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教学的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3.校本教研要合作化
  活动中,在发现问题、协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需要同行的经验与参与,从而消除了教师在业务上自我封闭的状况,使他们养成一种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听取同事和他人的意见,并能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同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经验和问题,也可以了解到同行的研究状况,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同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全校老师的深加工,设计出了三节完全不一样的课,老师们的思维受到了重大冲击,同一节课集中了全校数学教师的智慧。俗话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你有一个经验,我有一个经验,交换后我们每人都多了一个经验;你有一个教训,我有一个教训,交换后我们每人就多了一个教训……“互助合作式”这种教研方式,让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认知水平、拥有不同理念的老师共同得到了提高。
  
  4.校本教研要师本化
  此类教研活动,通过积极有效的对话,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反思,帮助教师对旧有认知、信念解构,从而催生出新的教育实践智慧。同时,我们发现教研活动只有立足本校实际,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具体的平台,充分调查分析教师现状、存在问题、心里想法、教师最关注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为各个层次的老师铺设舞台,让每一位教师在教研中有事可做,互帮互助互学,让教研成为众言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把教研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让老师们在教研中共同提高成长。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