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草原》教学设计与点评
作者:林春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2自然段。
3.感悟草原的“景色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
一、 情境导入
1.出示地图,简介内蒙。师:这里是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的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草原风景美,蒙族牧民更美……
2.欣赏音画,走近草原。播放多媒体音画《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着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生齐读)草原,作一次草原之旅。
【点评】
从“地图”到“音画”再到“课文”,逐步缩短“草原”和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并为整篇课文的阅读营造出“美”的氛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优美的草原风光画面,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在脑海中想象草原美景提供了“相似经历”的支撑。
二、 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迂回、玻璃、襟飘带舞、彩虹、马蹄、羞涩
2.自由交流预习中理解的新词。
重点交流: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
读中正音,读后交流每节的大意,点出五幅画面:草原景色——远道欢迎——相见握手——盛情款待——斜阳话别。
4.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
我们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欢迎。
板书:景、人。
【点评】
初读课文环节,首先重基础,一是,关注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二是,关注课文的朗读情况,做到书不读通,不开讲。其次重整体,一是,把每一个自然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读懂大意,形成画面;二是,把全文看作一个更大的整体,将五幅画面叠加,读懂全文大意,最后浓缩为两个字——“景”、“人”,为接下来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留下伏笔。
三、 感悟“景色美”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草原的景色。
师:谁愿意为我们做导游,带着我们走进草原,来欣赏草原的景色?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里?
3.师生互动对话。
(1)天: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品味“那么……那么……”。
(2)地: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平地绿,小丘绿,羊群白。
品味“羊群——白色的大花”、“草原——无边的绿毯”、“小丘——中国画”、“翠色欲流——流入云际”。
板书:景色美。
4.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用“——”画出此时作者的感受,并与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体会。
5.师生互动对话。
(1)为什么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
(2)从“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骏马、大牛在回味着什么?除了骏马、大牛在回味,还有谁在回味呢?(作者、读者,包括课堂中的你我他)
板书:愉快惊叹。
6.配乐朗读,闭目想象。
师:让我们在优美的草原牧歌中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7.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背诵提示,点明写法:(天)空气——天空——(地)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
8.小结过渡: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仿佛置身在美似画卷的草原之中,陶醉在天空的清鲜明朗、大地的一碧千里之中,怎能不愉快惊叹呢?接下来,还有更加迷人的画卷在等着我们欣赏呢。谁来往下读。
9.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的前半部分,想象草原的景色。
10.自读自悟,圈点批注:从这一部分中,你读出了草原的景色还有哪些特点?
11.师生互动对话。
(1)辽阔: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2)静寂: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师:草原的辽阔与静寂,愈显出草原景色的美不胜收。
1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点评】
“景色美”这一部分内容的阅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上述教学设计,凸显阅读对话教学理念。首先,围绕文本解读核心,精心预设对话话题——“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个话题解读的容量大,涵盖了课文第1、2自然段中的主要内容。话题解读的个性化,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解读空间。其次,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对话教学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潜心会文、自主对话,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圈点批注。第二层次是师生交流、互动对话,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品词析句。第三层次是熟读成诵、内化积淀,引导学生沉淀话题,积累语言。再次,在阅读对话教学过程中,时时关照学生自我的体验。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文本之中,反复地揣摩,仔细地推敲,认真地品味,不断地咀嚼,走进文本言语的深处,走进作者心灵的深处,去倾听文本的声音,去感受文本的色彩,去体验文本的意境,去触摸作者以及自己的情愫。
四、 作业设计
1.听写生字词。
2.摘抄第1、2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拟人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感悟草原的“人情美”,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 复习导入
齐背第1自然段,“回味”草原的美丽景色。
二、 感悟“人情美”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来感受草原的人情。
自读自悟课文2~5自然段:用“~~”画出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有关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在书上圈点批注)
2.师生互动对话。
先读自己所画的语句,再说自己读出的印象。
(1)远道欢迎:男女老少、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飞过来、几十里外、欢呼着、飞驰着、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飞过小丘。(欢迎的人多,场面盛大,热情好客)
(2)相见握手: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心情激动,场面热烈,热情好客)
(3)盛情款待:奶茶奶豆腐羊肉,举杯敬酒唱歌,礼貌亲热微笑,干部老翁姑娘。(非常尊敬,气氛热烈,热情好客)
(4)斜阳话别:饭后,套马、摔跤、舞蹈、骑马;夕阳西下,不忍分别。(气氛融洽,情意深厚,热情好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