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学校管理于细节处见精神

作者:吴荣才




  把平常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一种境界。不论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该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拒绝浮躁,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学校的管理工作更是如此,作为管理者,如果能结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有效资源,对细节元素多些关注、多些体察、多些爱心,于细节处见宏观,校园自然会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
  
  一、 关注细节,是校长才智与人格魅力的外扬
  
  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校长的形象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一位优秀的校长应该站在学校的整体立场上规划学校的发展大局。然而,学校的大事是由无数的小事聚集而成,校长如果能从无数的小事中追寻缘由、体察微妙,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即便这所学校暂时没有所谓的“特色学校”、“全国科研立项”等炫目的光环,也必定是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发展的。
  1.乐于“走下神坛”
  校长是坐在办公室中听取下面的汇报,还是走向教师、走进学生、走入教室中体察“民情”,这是工作态度、作风与价值取向问题。我们学校近两年来实行行政领导“蹲点”制度,让所有的行政干部都蹲点到班级中去,并于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课召开行政“碰头”会,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尊重教育,把学校管理工作做实、做细的具体表现。
  2.勇于“承担责任”
  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宽宏大量、胸怀坦荡的表现。现在社会上流行这样一句话——“领导说你行,你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这是行政方式的霸道。在学校管理中,那种善思自律,富有责任感与宽容之心的“中庸大度型”校长,似乎更能让人体味到一份睿智与魅力。记得一次教师会议上,由于课时的临时调整产生误会,一名老师与教导主任“顶撞”了起来,校长并没有责怪教导主任或老师,而是真诚地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不但巧妙地为冲突的双方铺设了一道下台的台阶,及时化解了不必要的误会,而且也赢得了教师的普遍敬重。
  3.善于“关注软肋”
  学校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校长往往在忙于抓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时,忽略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软肋”。须不知,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软肋”细节,左右着人们对一所学校、一名校长的看法。试想一下,当你走进一间学校,一眼看见的是光着膀子的门卫,散养的家禽,一字摆开的麻将台;校长室内是随处可见的烟头、纸屑,杂乱不堪的办公桌,你会认为这名校长是高素质、有品位的校长,这所学校是高档次、和谐发展的学校吗?
  
  二、 关注细节,是对教师的一种温馨的人文关爱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目前一样面临着来自家庭、工作、经济、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忙得喘不过气”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教师口头语。因此,给教师一份同事间的亲密友情、温馨的人文关爱,让他们舒心有效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是管理学校应该考虑的重要内容。
  1.营造“满足感”
  教师的工作清贫、单调而乏味,特别是农村学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学校的各种奖励机制一片空白,教师工作起来更显疲沓,缺少应有的激情与动力。实际上,教师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群体,上了一节受到师生称赞的好课,指导学生写了一篇精彩的作文……灿烂的笑容就挂在了他们的脸上。我校一方面通过多举办各类活动,给广大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如每学期的公开课堂教学观摩、演讲比赛、卡拉OK演唱会、师德论坛、球类对抗赛、棋艺切磋、书画展评等活动,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充分的释放,让他们赢得足够多的赞扬和喝彩,获得“他人认可”的心理满足,工作起来就显得有干劲。另一方面,是给教师减压,还给教师一方自由翱翔的天空。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是鼓励教师“上自己的课”,敢于突破一些条条框框,让教师更有自主权和创造空间,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给予“理解”
  教师也是一个敏感的群体,管理工作中,学校领导如果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给予教师足够的理解,就能赢得教师的真心拥戴。从领导到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学校是一个令人欣慰、叫人羡慕的学校。对细节的关注,是善解人意,同时也隐含着温馨的人文关爱。理解教师并不一定要付出很多,而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应该是丰厚的。
  3.难得“糊涂”
  这里滥用“难得糊涂”似乎显得有些俗气,但它确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管理上,对于关乎学校发展、学生安全等大是大非的问题,是来不得半点的含糊的。而面对现实,免不了有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也免不了有一些教师在领导面前毫不吝啬甜言蜜语、打打小报告、发发牢骚的小插曲。作为管理者,只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从学校整体出发,大可微笑对待,难得“糊涂”一回,也算是“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吧。
  
  三、 关注细节,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保证
  
  “做实一桩小事,胜于空讲一筐道理。”大家非常熟悉CCTV的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小男孩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家后,还给姥姥(奶奶)洗脚,于是,他就偷偷打来一盆水,端到妈妈跟前,轻轻说了一句“妈妈洗脚”,让疲惫不堪的妈妈感动万分。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和年龄特点决定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必须执着于细节,只有从坐立行走、文明礼仪、课堂与生活常规等入手,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才会切中要点,有的放矢。
  1.细化“一日常规”
  面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无疑是很好的蓝本,我们在抓好落实的基础上,还充实了更具针对性的具体内容,由此制定了《湖光中心小学学生文明习惯十则》:“吐痰入盅、废物进箱、一天三扫、放学关窗、随手关灯、摆放整洁、节约用水、有序排队、举止文雅、言谈文明。”并进一步细化为28个小项,可操作性非常强,也彰显了“管理无空白,处处可育人”的细节管理理念。
  2.分步“实践体验”
  不可否认,一个人优秀品质、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取决于教育者的空口说大话,学生一点一滴的实践体验才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渠道。我们以“小”为切入口,以“实”为落脚点,以“情”为催化剂,尊重学生个体,把实践体验活动设置为三大板块:学校、家庭、社区。突出“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的系列性主题,并分化出规范养成、班队实践、学科探究;家务劳动、生活自理、传统习俗;邻里关系、社区文明、公共卫生等子项,做到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班班有着落,让学生在细致具体的实践中感受与体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