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依托网络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刘新亚
一、 依托网络资源的广阔性,实现观念更新
在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订的有限的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是学习,教育是交流”。社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增长、更新的速度加快了。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量,查找资料快速、便捷,依托网络资源,教师可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
网络中储存着大量的信息,它把全世界的图书馆都搬了进来,在网络中,你想要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学校通了校园网,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整体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例如,我们申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农村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这一省级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但对于一些理论的了解、概念的界定等都是模糊的,在图书馆找不到这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论,在杂志上也只找到了较为零散的一些理论,但我们通过上网,对这方面的已有理论及相关信息很快就找到了,这种学习方式快捷、便利,深受学校老师的喜欢,老师也从网络学习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教育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实现了转变。
网络中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这里要有“拿来主义”思想,对网络中一些好的资源要好好地利用,如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件等,这样既省去了自己设计教案、做课件的时间,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二、 依托网络的超时空性,实现专业引领
在以前,一些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只能在杂志上看到,要观摩他们的课、聆听他们的讲座,要走很远的路,来去匆匆。但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只有个别骨干教师才能得到,还有很多一部分教师不能得到外出学习的机会。网络把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成为可能,因为网络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现在,某一地方举行了教学观摩活动,在网上马上就能看到相关信息,一些热心者会把他们的听课实录、听课感想发在网上,专题网站会把观摩的视频放在网上,这样你不用一点花费,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这些优秀的课例,就能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你想什么时候看、想在哪看、想看谁的课、想看几遍等都由你自己决定,没人会来干扰。
在网上,还能经常“看”到一些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我们有了向他们请教、与他们交流的机会。在“教育在线”、“小学数学网”等网站上,会经常看到朱永新、李镇西、徐斌等一批教育界的名家,我们经常在这里向他们请教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可以用发帖的方式,也可以用发邮件的方式,他们总是及时、热心地帮助我们解决。
三、 依托网络的交互性,实现同伴互助
教育论坛是一个平等交流、探讨问题的场所,在论坛中,通过有意识地发出问题帖子,让教师各抒己见,在讨论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现在,学校中的班级数正在逐渐变少,因此同一所学校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也少了,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人。而新课程、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很难及时得到同伴互助。在网络中,我们有共同的“家园”,“小学数学网”、“凤凰语文网”等,在这些网站的论坛中还开辟了各年级备课室。在年级备课室中,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地方,但大家都是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使用的是同一套教材,有共同的话题。在这里可以一起讨论教材的优缺点,讨论某个教学细节的处理,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一个人的求助,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针对性的帮助。
每天备课时我们都要进论坛,看看谁已对本课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可以给我们借鉴;看看谁在备课中碰到了疑惑,大家准备怎样处理这些疑惑,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看看谁已教学了本课,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及不足之处……每天上完课又要进来,把自己的一些上课感想贴出来,同大家一起探讨。
同一个话题,在学校未必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在网上就有很多感兴趣的人,有的人甚至已经深入思考过。我们在年级备课室中曾一起探讨过许多问题:轴对称图形中是否要考虑颜色?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平年和闰年怎样算简便……每天进来看看,收获真不小。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人人上网站虚心学习、热情交流。
四、 依托网络的兼容性,实现自我反思
教育是纷繁复杂的,而每个教师研究、实践教育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才会不断成长。时下,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教育论坛。顾名思义,教育论坛即是研究、探讨教育问题的专业平台,它为教师研究、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在教育论坛上,教师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把教育教学中的喜悦、苦恼、问题等,通过帖子的形式自由地发在论坛上,并逐渐养成学习、实践、反思的习惯,从而在不断的研究中提升自我。
我们学校在“教育在线”论坛中开设了学校专栏,教师建了个人专栏,教师对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把反思发表在网上。在网络中写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看别人的教育故事、教学随笔已成为教师生活的一大乐趣。“要想写得精彩,就要活得精彩。”老师们都说,为了把教育日记写得精彩,现在看学生的眼光都不同了,师生之间有了“真情感动”、“悄悄话的魅力”、“孩子,让我帮你解开心结”、“微笑的魅力”……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目的不单单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随笔,催教师反思。是的,现在通过写教育随笔,老师们的确在成长,他们的感悟多了,反思多了,课堂活了,管理顺了,学生变了……
在论坛中建立了自己的专栏,建立了个人网页,关注的人就多了起来,在大家的关注下,都不敢懈怠。于是一篇篇反思文章出炉了,音乐老师教艺术课、听艺术课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写下了《别让艺术课堂步入“死胡同”》发表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上;后进生每个班都有,如何转化后进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独具慧心,《窗边的小男孩》、《即将开放的花朵》《心与心的交流》在省级刊物发表了……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