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不妨让分数评价也“多情”起来

作者:徐勋贵




  分数评价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被视为增加小学生学习心理负担的“罪魁祸首”,进而被许多老师“驱逐出境”了。确也如此,传统的分数评价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少数学生是“好”学生,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成为“好”学生。为此,分数评价就把这些有望教育“好”的学生挑选出来。这样,分数评价无形之中就变成一种甄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鼓励,取得了成功,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新的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评价的模糊性,由此等级制评价(优秀、良好、及格或A、B、C)等评价方式就应运而生了,逐渐代替了分数评价方式。其实,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为了评判学生的优劣而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由此,我就想到,不管哪种评价方式,它的主要功能还是激励和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如果能将分数评价巧妙地改进一下,它就不再是“冷酷无情”的“铁包公”了。
  
  一、 等式化的分数
  
  等式化的分数评价就是将单纯的一个分数换算成一个数字等式,并附上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的分数评价,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更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希望。如一位教师布置学生作文,其中有一位学生只写了200来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但是文章的构思还算新颖。按惯例,这样的作文打个60分也就差不多了,但这位老师却给了这样一个分数 “95-20-15”,并在分数下面分别作了解释:95分——构思新颖,有创新精神;减20分——由于字数未达规定;减15分——由于书写太潦草,还有错别字。
  同一个60分,但这个带着减号的等式化60分,不但极大地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还较为具体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形象而生动,比单一的60分更具有激励性、针对性。学生在这个分数中,不仅看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而且还唤醒了自己的学习信心,明确了自己努力追求的目标。
  
  二、 迷人的100分
  
  过去,许多老师为了体现自己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故而在给学生作业评分时,往往以严为要求,而且重视的是分数的甄别功能。这样就失去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了。但倘若丢弃100分是最高分、是满分的评价,大胆地使用“高分”,那样取得的激励效果就更好了。
  记得听一位同事讲,他的初中语文教师每次在给学生批阅作文时,只要学生的作文中有一两处写得好的句子,他就会给学生的作文打100分。别看做法很简单,但就是这种老师们司空见惯的分数评价手段,却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于是“100分”像一帖灵丹妙药治好了许多学生“谈作色变”的恐惧心理,从此喜欢上了写作文,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再也不是“老师叫我写”,而是主动地要求老师布置写作文,特别是在写的过程中,都会主动地想多写几个好句子……
  由此,我想到我们还有许多老师在给学生作文评分时,采用据“实”打分的现象还很普遍。即对学生的作文达到中心突出、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的才给优秀分,而且是90~95之间;对一般的作文则是60~89之间;对写的不好的习作则是高高地挂起“红灯笼”,有的甚至在后面还附上“重写!”两个刺眼的字。也许,很多老师给学生分数评价关注更多的是学生作文的水平和质量,而其实教学评价,尤其是分数评价只是一种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既然是教育手段,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就倡导教师要善于用“高分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他说,分数评价很直观,很具体,教师为什么不用好它呢?对写得好的作文,不仅可以给100分,还可以给120分……,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就是好的评价手段。有的老师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采用了“鼓励性记分法”:只要学生答对了就记100分,哪怕是补充一个小问题也记100分,答得不全面或不全对的也记100分,答错的不记分。这样做,学生就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习情绪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 供不应求的“分数券”
  
  我经常看到孩子们在玩一种“下棋”的游戏,游戏中就设有分数券。10分、20分、50分、100分的分数券都有。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每走出成功的一步,棋上就标有奖励多少分的记号。于是双方在抢分的过程中,既紧张又兴奋,下完一盘,谁的积分高为胜。每逢看到孩子们在玩时的那种高兴劲儿,我就想,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不能也采用这种评价方法。于是我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目标(朗读、说话、写话)分别按等级设置了一些分数券。如朗读课文按照响亮、流畅、有感情设置了10分、20分、30分的分数券;说话(回答问题)也按能说、具体、有创意分别设置了50分、60分、80分的分数券;练笔按照通顺、具体、生动分别设置了70分、90分、100分的分数券。这样一来,学生一节课下来,为了能得到更多的分数券,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地提高了。一周下来结一次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进步奖、新人奖、创新奖……当然老师在主导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把机会让给中下生,使之也能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几年下来,我发现原来不爱读书的喜欢读了,不想说的能抢着说了,怕写的同学也爱写了。透过这简单的“分数券”让我看到了原本人见人厌的“分数”,此时也焕发出了许多迷人的光彩。
  总之,分数评价本非无情物,就看你怎么认识它,怎么使用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的确,我们在给学生进行分数评价的同时,更应注入我们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希望,这样才能令冰冷的分数也“多情”起来。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