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警惕“量化管理”的异化

作者:史 峰




  “量化管理”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普遍形式,校长用“量化分”管理学校工作虽然有利于改变学校管理的随意性,但“量化管理”的操作具有过于简单化的特点,又因“量化管理”缺少应变性,所以校长在治校过程中施以“量化管理”时,往往会出现管理的异化现象。为避免管理失效,校长应该警惕“量化管理”过程中的几种异化倾向。
  
  一、 量化管理异化成阴谋帮凶
  
  某校长对班主任平时的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并且把管理权下放到年级。由年级主任组织“年级学生会”给本年级班主任打量化分,量化分的累积决定班主任的奖惩。年级主任并不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他内心有不良权术和私欲,常常对“学生会成员”透露个人的好恶,暗示“学生会成员”给谁打高分,给谁打低分,“年级学生会”成为他操纵的“量化玩偶”。年级主任通过“年级学生会”控制了“量化分”,又通过“量化分”实现了对班主任的不良控制——顺我分高,逆我分低,以分治人,十分得手。年级主任还兼职班主任,他的量化分总是最高,这个最高分决定了学期结束后学校分配给年级的先进名额非年级主任莫属。面对群众意见,年级主任居然说:量化管理是校长的决定,得高分、先进天经地义,如果有人不服气,可以找校长,也可以查每天的量化记分表。说完,年级主任就拿出那些“量化记录活页”往桌子上一放,请人“核查”。显然没有人愿意与年级主任较真,再说年级主任一手操办的这些“记录”,是绝不会有什么“漏洞”的。名义上年级主任经校长授权进行“量化管理”,实际上却是年级主任借“量化管理”成就自己的“小算盘”。量化管理成为年级主任“整治他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分析:
  校长在治校过程中推行“量化管理”,并且下放管理职权,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错误,但是校长一定要注意那些代表自己对教师施以“量化管理”的中层管理者,是不是人人“心正术正”。校长要考查中层管理者的“人品官品”,不能任由一些“人品官品”都不怎么高的人打着“量化管理”的旗子来异化“量化管理”。异化的“量化管理”已经失去了学校管理的初始意图,不但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团结,给学校管理的正常运行埋下隐患。校长将“量化管理”权下放给中层管理者时,请不要忘记同时将“量化管理监督权”下放给所有教师,让教师有权对“量化管理”提意见,不让“量化管理”成为“暗箱管理”,借以堵住中层管理者用“量化管理”谋取私利。
  
  二、 量化管理异化成教师身心的枷锁
  
  早操时,一位班主任跟随学生跑操,一边跑一边咳嗽。邻班的班主任问怎么了,他说是感冒了。邻班的班主任劝他休息一下,或是提前回去。生病的班主任却坚持说:学校的量化考核这么严格,这点小毛病算个啥,还是跟着跑两圈吧,免得被校长扣了分还要数落一顿。原来,每天早操都会有一位副校长到操场上给班主任的跟操情况“打量化分”,无论什么情况只要不跟操跑步的班主任就得零分,零分的背后则是日后利益分配的“损失”,零分还会招致校长不满意的脸色。生病的班主任怕自己丢了早操量化分,又怕给校长留下“装病偷懒”的印象,所以才委屈着自己的身体坚持跟跑早操的。还有一位老师家里有事请假一天回去处理,但是一天的时间没有处理完,只好放弃家里的事务回到学校续假。家人劝说打个电话请假就是了,免得回校再回家误了事。这位老师说,学校对老师请假有量化规定,打电话请假不算数,必须回校当面请假,不然要扣量化分的。这位老师在家人难以理解的目光中回校……
  分析:
  以上两位教师对待量化考核的态度说明“量化管理”已经异化成了教师身心的沉重枷锁,这枷锁引起了教师思维的非常态走向,损害了教师的个人生活质量。“量化管理”是以分待人,不因情待人,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非人性特色。有的校长在推行“量化管理”时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量化管理”的非人性特点,知道“量化管理”是缺乏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但是校长往往不是想办法为“量化管理”注入人性因素,反而会对老师说:制度不饶人。言外之意,不论你生病,也不论你有急事,都要按照“量化管理”的规定“扣分”。校长如果只一味地强化“量化管理”的刚性,不注意给“量化管理”增加些“人性”,那么“量化管理”最终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和情感,导致校长与教师渐渐成为对立面,而不是合作者。在“量化管理”的大前提下,校长不妨给教师多送些人性化的关怀,过于严格甚至是苛刻的“量化管理”会让教师觉得校长不是校长,却是“活阎王”。
  
  三、 量化管理异化成造假温床
  
  又到年终,某校的老师们都俯在办公桌上“补抄听课记录”。一位老师“狂抄”十节听课记录,然后长吁一口气:“任务完成了,量化分到口袋了。”原来,学校的“量化管理”规定,年终检查听课记录本,要“听够”八节课,少一节扣五分。“听课记录”应该是老师亲自到教室里听其他老师讲课,边听边记录下的感悟。这种“抄”听课记录的做法不是明显在造假吗。“听课记录造假”不但是无用之功,还大大伤害了校园风气。校长似乎只在意“量化管理”的分数累积,而不在乎这些为追求量化分而大兴其道的“造假细节”。校长甚至还默认教导处提倡老师进行“量化造假”,因为教导处在检查听课记录之前就写了通知:明天检查听课记录本,请老师们做好准备,不足的及时补上。这种暗示老师尽快造假的“事前通知”就放在校长进进出出的办公楼门前,校长看到了,不过问,更不干涉……
  分析
  为得量化分而造假的现象在校园里越来越严重了,这一方面反应了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校长在管理过程中“重分不重质”的管理失误,正是这种失误让“量化管理”过程出现了许多“无效量化”,甚至是一些“有害量化”。校长要让“量化管理”产生有效的管理效果,显然仅制定“听一节课得五分,少听一节课扣五分”这样的简单规定是不够的。“量化管理”的落实与生效,取决于“人”,需要人的合理操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性还要依赖于全体教师对“管理规定”的理解认可,有了理解认可才会有真实的配合。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