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探索

作者:曹伟华




  在现行使用的江苏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dialogue)占有较大的篇幅。作为旨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小学英语对话课,是整个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境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利用对话文本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 导入话题,感知对话文本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诸如数字、颜色、食品、学科、课程、业余爱好、季节、问路等话题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要抓住对话文本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多种手段导入话题,让学生在真实或半真实的语境中感知对话文本。英语对话课的导入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谈话导入法。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呈现之前,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进行自由的交谈。导入6B More exercise这篇语言材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就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如:Who’s good at PE in your class? Who can swim?Who runs faster? 引导学生回答××× runs faster than ×××,由此引入话题。
  情境导入法。情境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设置恰当的情境能使学生更真切地理解语言材料。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步入对话文本。如在教学4A Inclass这篇对话时,教师可创设真实情境,让一个学生晚一分钟进教室,由此引出“Sorry, I’m late.”“That’sall right.”“Don’t be late again.” 这样,在师生间的真实对话中教学的主题(当迟到了应该怎样用英语表达)被自然导入。
  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即以旧带新导入法,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生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并自然引入话题。例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7 It’s late时,可以先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和数字相关的内容:加减法、电话号码、整点时间表达等,通过复习,引出本课重点“非整点时间的表达法”。这种前后衔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自信、更积极地走入对话文本。
  设疑导入法。在导入对话时,教师可以根据对话的内容向学生巧妙地设置疑问,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在导入3B Unit 4 Time时,有位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让学生猜测“What is it?”“It’s a playground, I think.”“Perhaps it’sa sun.”“ Maybe it’s a plate.”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这时,教师简单几笔,在大圆上依次添上了数字12、3、6、9和长短针。“It’s a clock.”随着谜底的破解,教师自然导入对话主题。
  
  二、 分段突破,解读对话文本
  
  牛津版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中的对话篇幅长,语言点多,学生理解、掌握对话文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导入对话后教师还要重点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解读对话文本,以此达到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理清脉络的目的。一般而言,对话文本可按话题的转换或场景的变化进行分段解读。如6A Unit 7 At Christmas这一单元的对话文本可作如下处理。
  1.Look and match 教师完整播放对话动画,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做人物和所得礼物的匹配练习。
   2.Look and answer观看背景部分动画并回答相关问题。
   Q1.Where were Jim’s family on Christmas Day?
  Q2.When did they open the presents?
   Q3.Where were the Christmas presents?
  Q4.Who was very excited?
  3. Look and choose 观看对话第一部分,做选择题。
   (1)Who is Jim’s grandpa’s present from?
  A. Jim’ s grandma. B. Jim’s parents.
  ⑵ Did Jim’s grandpa like his present?
  A. No, he didn’t. B. Yes, he did.
   ⑶ What does Jim’s grandma like drinking?
  A. tea. B. coffee.
  ⑷ Who opened Jim’s grandma’s present?
  A. Jim. B Jim’s grandma.
   4. Look and judge 观看对话第二部分,做判断题。
  ⑴Jim got two presents from his parents.
  ⑵The skateboard and the calculator are Jim’s birthday presents.
  ⑶Jim only opened the present for his father.
  ⑷Jim’s mother likes the watch very much.
  5.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whole dialogue by themselves.
  以上设计,在对话教学“整体——部分——整体”这一教学原则的统领下,将整篇对话文本分解成背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三大块,并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有侧重、有层次的解读和梳理。当然,分段突破、解读文本的练习形式可依据文本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如重点内容可采用填空、回答问题等形式。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少而精,紧扣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把握,同时尽可能避免“Yes”或“No”问题,填空练习要凸显关键信息。对于对话文本中的非重点内容则可选用判断、选择、打勾等形式。
  
  三、 实际运用,提升对话文本
  
  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往往奉对话文本为“圣经”,视学生能否进行对话表演为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因此“表演对话”被视作对话教学的“压轴好戏”,许多教师都自我陶醉于学生一字不差、无可挑剔的对话背诵表演之中。然而细细分析,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教学实际,也歪曲了对话教学的本质。对话文本只是个载体,对话文本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好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外,更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小学高年级的对话教学篇幅长,句式复杂,要求学生在新授课上当堂背诵也不切实际。因此,笔者提倡在对话教学最后的巩固操练阶段,应尽量避免模式化的课文表演,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听、说、读、写多个角度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对话文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