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这节口语交际课还缺少些什么

作者:张晓华




  《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作了如下的界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倾听、表达、交流”是课标对口语交际的基本定位。课标颁布已近五年,各种版本教材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课的内容,一线老师也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但是,从笔者所听的将近十节的口语交际课来看,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近日,有机会随堂听了这样一节口语交际课,就很具有代表性。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话题是“水浒故事擂台赛”。执教的老师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一是欣赏《好汉歌》,回忆水浒人物;二是组内交流水浒故事;三是出示听、说要求,指生当众讲水浒故事;四是指生评价优劣,师相机总结下课。从教学流程来看,老师思路清楚,整节课有条不紊,似乎达成了预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但是,作为一节高年级的口语交际课,我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什么呢?在仔细对照课标对口语交际的相关要求,以及这节课中师生的具体表现,我产生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口语交际应突出互动性。口语交际,顾名思义,要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之中掌握日常交际的能力,具有主动交流的欲望。所以,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在主动的相互交流、对话、交往、合作中,切实地进行口语交际,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在这节课上,我们只看到学生单一的说话,在老师的指令下机械地评价,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按部就班,丝毫没有进入到真实的口语交际的氛围之中。整节课成为一节班级故事会,反映不出口语交际的特点。
  口语交际应体现及时性。口语交际具有现场的及时情境,只有迅速、准确、得体的应对交流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能力是学生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这节课上,老师在三名学生讲了水浒故事后(每名学生都讲了有7~8分钟),才安排学生对这三名学生讲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许老师认为这样做更加省事,而却忽略了因为时间的错过,令无论讲的学生,还是评的学生都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交流交际的机会,因而也就将口语交际演变为单一的你说我听,或我说你听,成了学生的听话课。
  口语交际应注重规范性。一位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不可以把日常口语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里来,因为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应该是有所限定的,其特点应该是有教学意义的。”确实,如果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不注意学生的语言规范,任由学生随意、自由地动用平时生活中的语言,这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效果甚微。这节课上,老师对学生的说与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说的要求是: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听的要求是:故事哪里讲得精彩,哪里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但在学生具体讲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指导,因此学生的讲,特别是学生对讲的同学的评,语言干瘪、乏味、单调,没有“血肉”,如果老师注意对学生的说进行逻辑性、情意性、层次性等方面的引导,这才能体现出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根本特点。
  口语交际课应追寻趣味性。努力营造情境,是口语交际课的一大特性。这节“水浒故事擂台赛”是一次真实的情境,因而我认为并不需要老师再动用其他手段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只要老师利用“擂台赛”来充分激发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就一定能将课堂变为学生积极表现自己的舞台,成为学生大胆、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的独特时空。所以,口语交际最不能忘记的还有学生内心的需要,外在强加的要求是无论何时也不能起到想要的效果的。
  因此,由于以上几点的缺失,这节口语交际课留下了一些遗憾。这也是当前口语交际课所存的问题。当然,只要我们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加强对口语交际课的研究,我相信,我们的学一定会由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条路也许会很漫长,但就在我们的脚下。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