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守护教育者的尊严

作者:李 霞 徐吉志




   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教育随笔,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一种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一串串铮铮然掷地有声的思想又成了守护教育者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有力武器。记得曾在某报刊上看到一则记者采访吴非老师的报道,当记者问他,“当前,很多教师身上弥漫的是‘无力感’,而你却喊出‘不跪着教书’,你有信心继续下去吗?”“我会喊到最后,因为这是教师的职业尊严。也许有人以为我在说大话。我理解同行们,他们遇到的困难也许比我多得多。不过,还是那句话:什么都看透了,也不能放弃理想!”这就是吴非老师的回答。这是一个对人生、对生命无比崇敬和热爱的思想者的既敦厚从容又犀利逼人的呐喊,这更是一位高举理想主义大旗的勇士,以自己无畏的气概,堵击并奋勇掮住现实浊流的感召。
  在教师失去尊严,学校趋于堕落的今天,“不跪着教书”的呐喊更是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古人把膝盖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一双膝盖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气节,一个人的尊严,故有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而作为教师,其尊严更体现在思想上,那些没有思想,没有个人想法,只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教师,他们不能独立思考,不能拥有自己一些独特的气质,这何异于精神意义上的下跪。作为教师来说,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只能趴着了”,“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因此,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不能一味苦干,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吴老师在书中谈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如若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的营养,也就不会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精神。
  也许,对于当前教育的现状,对教育的种种危机,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但我们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呢?这就是一种勇气!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就要有站起来的勇气,才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南师大附中是一所名校,也是吴非老师任教的学校。然而,吴老师却能发出“名校,你在追求什么”的质问。因为,“我们不能不忧伤地看到,名校的实际价值,几乎等同于‘高考升学率’了”。吴老师的大学母校找了他好几次,让他填一张校友联谊的表格,只因为他是“正教授”级。吴老师极其痛恨这种现代势利眼,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并说,如果执意让他填,那么,“母校,你在我心中已经死了”!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吴非就是这样的一位有着独立人格傲然挺立的教师。
  现在,我们很多年轻教师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往往还是胸怀远大教育理想的,然而为什么在现实的磨砺下却又常常逐渐消沉平庸了呢?顾炎武故居前的冷落,鲁迅墓前跳舞者轻狂放肆的喧嚣,让吴老师心疼不已。崇高已经渐渐地远离了我们,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的失落,理想、信仰这些词汇渐渐地从我们的话语中消失。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随之而来的是空虚、彷徨,它似一条毒蛇,会吞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吴非老师在书中谈到的上海于漪老师,虽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她能够在长年从教后依然保持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对未知领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终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灵魂深处永远地有那种“热爱”的禀赋,这是实属不易的事。于漪老师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而现在许多教师没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里“混吃等死”,这是十分遗憾可悲的事情。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中就应该有执着的教育追求,应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要像于漪老师那样,始终保持自己的职业激情,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谋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