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童谣——可开发和利用的数学课程资源

作者:袁仕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到教师、学生、家长,延伸到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过程中一切人力、物力及其自然资源。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用心挖掘,慧眼识珠,灵活运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童谣是用童心写的诗歌,是童年中最美妙的音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引进童谣,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童谣的形式,使童谣成为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课程资源,会产生独到的教学效果。
  
  一、 利用童谣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习的归宿。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运用学生熟悉的童谣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重要的基石。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让学生读一段耳熟能详的歌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看着学生趣味盎然的样子,我声情并茂地说道:“听到这首童谣,仿佛有一幅生动的鸭子戏水图展现在我的眼前。如果让同学们也画一幅鸭子戏水图,你准备画几只鸭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3只、5只、6只、15只……”我紧接着提出:“大家的想法多种多样,谁能从数学的角度想个办法,精练地表示出鸭子的只数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结论:要概括所有同学的想法,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鸭子的只数……在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被牢牢地吸引,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并初步感知了 “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一则简短有趣的童谣经过教师的深入挖掘,唤起了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成为一段精彩的导入片段,成为数学教学中一种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二、 利用童谣梳理知识——红杏枝头春意闹
  
  在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时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形成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掌握和运用。但学生在复习课中往往兴趣不高,经常是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利用童谣来梳理知识,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如在“约数和倍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最近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征集新童谣”的活动。老师也写了一首,让我们一起吟诵吧!(师生一起边拍手边吟诵)
  新童谣:自然数
  数学是个大王国,整数是其一家庭。
  有一成员自然数,2除可分奇偶数。
  约数只俩是质数,还有第三是合数。
  只有0、1最特别,非质数来非合数。
  两数公约只有1,它们就是互质数。
  大王国里奥秘多,欢迎你来多探索,
  多——探——索!
  师:从这首童谣中,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能说说你对童谣中各个概念的理解吗?你可以说出它的含义,也可以举例说明。
  生1: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
  生2: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生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就是质数。如果除了1和本身还有别的约数,就是合数。
  生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教师别具匠心地将“约数与倍数”的部分知识通过一首琅琅上口的“新童谣”表现出来,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在师生饶有兴致的吟诵中,学生体会到了童谣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产生了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为进一步整理和复习“约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态。
  
  三、 进行创编童谣练习——曲虽尽而意无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设计应凸显现实性、发展性。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延伸练习,先让学生吟诵以下童谣: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由于学生对这首童谣很熟悉,因此能够不断地往下吟诵。这时,教师适时提出:“你能不能结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将这首童谣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讨论、交流等探索活动,“创造”出了一句“新童谣”: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扑通a声跳下水。”
  短短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童谣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将所学知识与童谣巧妙融合在一起,变数学知识“冰冷的美丽”为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既好玩又有趣,让数学课堂焕发出了迷人的风采。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