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说勤奋》教学设计

作者:林春曹




  教材简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课文以“勤奋”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篇课文观点鲜明,说理透辟,语言凝练,行文简洁,是篇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理念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它长于说理,巧于论证。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凸显以下三个设计理念:
  1.扣住“勤奋”,层层对话。“勤奋”是本课的中心论点,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围绕“勤奋”,分别写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司马光勤奋成才;童第周勤奋成才;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教学中,要扣住“勤奋”这一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勤奋的注脚,读懂勤奋的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文本外的经历,展开层层对话,使“勤奋”这个中心论点,不只停留于文本之中、概念之中,而成为一种感性的体验、实在的行动。在引导学生与“勤奋”的不断对话过程之中,将“文”与“道”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2.解读“事例”,感性对话。课文中所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的事例,说理深刻,令人信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事例、人物之中,感性而细致地解读司马光、童第周的“勤奋”。要引导学生品味诸如“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等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来感悟“勤奋”二字的内涵,与这两个人作一次感性的对话。
  3.引入“生活”,延伸对话。阅读这篇课文,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之中,不断地向自己追问:我是这样吗?我会怎么做?我有这样的经历吗?……特别是要能在对话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相似生活经历,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并加注在文本解读中,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对话,能让文本解读得更饱胀,能让学生体验得更深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 对话课题——解读文体
  1.出示成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2.对话课题:
  (1)板书:勤奋。举例说说你对“勤奋”的理解。
  (2)板书: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一种文体,有讨论、议论、论述、论说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
  二、 对话字词——解读大意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1)一类生字词:枕头、稍微、期末、校园、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
  (2)二类生字词:资治通鉴、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剥离、良训。
  2.自由交流理解的生字词。
  3.指名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大意。
  板书: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勤奋;童第周勤奋;一生要勤奋。
  (通过板书,凸显课文的中心——“勤奋”。)
  三、 对话第1节——解读观点
  1.自读自悟:读了第1节,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对话。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个句式可以怎么说?
  (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
  (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联系?
  (3)出示补充材料一,朗读。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风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4)读了第1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齐读第1节。
  4.师述过渡:勤奋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 对话第2节——解读司马光
  1.交流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司马光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北宋大臣,史学家。《资治通鉴》: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小时候砸缸救人。)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司马光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小时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
  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2)长大后:“更加”、“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继续读书写作”、“警枕”、“19年”。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头枕着“警枕”睡觉是怎样的情景。)
  4.读了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读: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 对话第3节——解读童第周
  1.交流有关童第周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童第周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在比利时留学,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童第周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读书”、“睡觉前——回顾”、“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
  (2)出示补充材料二,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3)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