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新加坡小学教育改革解读

作者:邹瑞睿




  新加坡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一直注意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他们的小学教育。2004年以来,新加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 减少小一小二班级人数
  
  从2005年起,小一班人数减至30人;从2006年起,小二班人数减至30人。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班级人数一般是在30人以下,小一小二学生刚从幼稚园升上来,不适应新环境,需要教师的特别照顾,把小一小二班级人数减少至30人可以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小一小二的学习生活。减少班级学生人数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好地满足同一班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他们打好识字与数学的基础。此外因为减少班级人数,每所学校会获得额外师资,可以让学校在各年级进行更灵活的课堂教学以及更好地调整班级的安排。
  
  二、 部分单班制
  
  大多数的学校将高年级(小三至小六)的班级安排在上午上课,低年级(小一小二)的班级安排在下午上课。大多数的政府学校将在2014年实施部分单班制。
  2000年,新加坡教育部完成一项22亿元的计划,以便使所有中学都能实行单班制,教育部开始研究小学是否也推行单班制。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小学开始实行单班制。
  实行单班制后,学校可以利用下午空出来的设施,组织更多不同的课程辅助活动及深广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校的活动和课外活动。学校实行单班制,可让学生有更充裕的学习时间,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可以发展个人的特长取向,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平衡身心的发展。此外,把小一小二年纪较小的学生安排在下午上课,是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 改进小学分流制度
  
  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行教育分流制度。对于新加坡的学生来说,他们总共要经历小学四年级结束、小学六年级毕业和初中毕业时的三次分流,这三次分流基本上决定了一名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小四分流”是小学四年级结束时按照学生能力把他们分入3种不同的适合他们学习进度的语言分流课程(EM1,EM2和EM3)。EM1(约占10%)是英语和母语都是第一语言,此流是为学术性强并具有杰出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一级水平的英语与母语。EM2(约占70%~75%)是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学生的英语和母语达到中等水平,大多数学生进入该语言流。EM3(约占15%~20%)是英语为第一语言,母语只要求掌握熟练口语,此流为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和母语较差的学生提供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和达到熟练口语水平的母语。学生在定向阶段可根据年中和年末考核成绩的升降转换语言流。小四分流,一方面选拔了那些具有优异语言才能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少数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进行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因此能有效地鼓励他们继续留在学校求学,不会感到跟不上其他同学而放弃学业。这样尽量为学生安排一种合适的学习速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然而这一政策也受到家长、媒体的广泛抨击。很多人认为小孩在四年级的时候还没充分成长,过早分流对发育迟缓的学生有不公平之嫌;学生承受的学业和心理压力太大。此外认为EM1和EM2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惟一不同的是EM1的学生学习母语的要求更高,该政策并没有什么管理意义。新加坡教育部鉴于“小四分流”的实际情况,对它进行了一些改革。
  1.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合并了EM1和EM2,让EM2的学生能选读高级母语。EM3的源流仍然保留,以便集中为这类学生提供基本知识。校方将为家长提供关于孩子是否适合报读高级母语的专业意见。
  2.从2004年起,各小学有了自己拟订小四分流考试考题的自主权。学校可以灵活地制定小四年终考试,以确定哪些学生适合进入EM3源流(小五至小六)。不过家长还是可以参考学校的意见,自行决定是否让孩子进入EM3源流。这场考试是为了鉴定哪些学生适合修读高级母语,哪些学生需要进EM3源流,巩固好基础知识。
  3.学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让EM3学生同其他源流班级的学生一起上课。事实上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把EM3的学生和所有学生合在一起不分班,以便鼓励他们更好的学习。
  上述改革给予了学校更大的灵活性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更加配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 卓越学校计划
  
  为了能够重点培养更多的人才,让学校发展有益学生的教育强项,从而塑造各自的特色,目前新加坡开始进行“卓越学校计划”。被选中的学校将获得政府更多的拨款(可申请高达10万美元的资金)提升学校在各方面的设施,发展自己的专长项目,以确保达到与先进国家的学校同等的水平。同时,教育部也将调动资深校长及教师来掌管这些学校,且让校长有更大自主权,学校管理层可以用他们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去管理学校,以取得最大的成效。
  不过有关的名单并非是固定的,一旦这些学校的表现未有如期般出色,他们将会被踢出“卓越学校”的行列,由其他的学校所取代,同样的,那些表现出色的学校,也同样有机会被获选参与这项计划。
  
  五、 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有效益、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母语课程
  
  为了使母语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的语言,提高他们对母语及民族文化的兴趣,新加坡政府对母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采用量身定制的母语课程以配合不用语言能力和学生兴趣的学生的需求。改革后的母语课程更加注重听、说和读的技能,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材和阅读材料,改进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及强化教学资源。从2006年起,实施修订的小学离校考试,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联系语境的测试和听、说部分的比重。此外各小学分别设有高级华文课程、高级马来文课程、高级淡米尔课程,供学生选读。除以上共同的改革外,还分别对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进行了改革。
  1. 华文课程的改革
  从2007年起,分阶段采用新的华文单元模式,小一小二从2007年起采用,小三小四从2008年起采用,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采用。所有学生都修读核心单元;导入单元及强化单元是为入学前减少接触华文或在学习核心单元方面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而设立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学校将鼓励那些在华文方面有能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深广单元以提高华文水平;华文小学离校考试水平的设定将以核心单元为依据,更广泛运用歌曲、诗词朗诵等教学策略。
  从2006年起学生将能在学校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从2007年起,学生将能在小学离校考试的作文考试中使用便携式中文电子字典。此外,在低年级阶段通过增加华文授课的科目提高学生接触华文的机会。
  2006年,在25所小学试行快乐学习的“单元教学模式”和“新教学法”的小学华文新课程后,有90%参与试教计划的教师、以及85%参与试教计划学生的家长,观察到新课程的确能够引起他们的学生或子女学习华文的兴趣及参加华文的乐趣,使他们对语言的使用更有信心。目前,新加坡共有2700名小学华文教师,已有1900名小一小二的华文教师接受培训。从2008年至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将逐步落实小三至小六的华文教学改革计划。为了全力支援华文新课程,教育部还成立了一支由试教学校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规划员组成的70人“咨询队伍”,从2007年起随时给予全国学校提供支援。教育部还将向各小学增派两名华文教师,他们将在2007年7月和2008年到校。
  2. 马来文课程的改革
  小学低年级课程将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或以差异教学法来教学,使教学更能符合来自不同语言的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2008年起,小一到小四的班级将采用新的马来文课程,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采用。
  3. 泰米尔文课程的改革
  小学低年级课程将采用按能力分组的教学方式或以差异教学法来教学,使教学更能符合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2006年起,泰米尔文课将教导学生泰米尔口语而不是正式的泰米尔书面语;从2008年起,小一到小四的班级将采用新的泰米尔文课程,小五从2009年起采用,小六从2010年采用。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