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勿对学生求全责备

作者:郑广杰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一超市购进一批杯子,样式新颖,色调均匀,很美观。经理认为这一定是抢手货。但奇怪的是,一个月过去了,杯子却一直没有卖掉。经理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求教一位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看过杯子后,吩咐经理把杯盖全部取走,把杯身放在原处原价销售。奇怪的是,几天之后,这批杯子被抢购一空。为什么呢?心理学家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这批杯子的杯身设计得很美观,但杯盏却有一处缺陷,顾客想买下杯子,却总觉得像是吃了亏。杯盖一去,杯子才成了一个完美的个体。
  读了这个故事,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触很深,不由得联想到我在学生中曾做过的一项实验:我做了十道口算题,让学生们判断我的计算力。结果学生都争着回答:“老师,你做错了一道题!”学生们的答案出奇得相同,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夸夸我做对了九道题。学生都如此,成年人如何会看待就不言而喻了。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视别人的正确……
  由超市卖杯子到学生评判我的计算力,让我真切感受到人们对“完美”的追求。由于我们平时刻意地追求“完美”,不能容忍缺陷的存在,结果经常是一点小小的缺陷,就能影响了我们审美的眼睛,我们只把目光滞留在缺陷上,而忽略它美的存在。由有“缺陷”的杯子我想到了天真烂漫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在乎时教学中,要忽略学生身上小小的缺点,对学生来一点“偏爱”,积极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们一些赞赏的目光,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在新课程改革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千万别因追求“完美”忽略了你赞赏的目光,要真正让赏识教育走进校园,走进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