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袁高岭




  一、教材分析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游记。课文讲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教育弟子的故事。课文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泗水河畔的美景;同时将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作为重点进行描述,以水为话题,说物明理,内涵丰富而厚重,激发学生了解深层人生哲理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中,始终遵循“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思路。通过阅读实践,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的个性感悟,使之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形成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文中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八自然段。
  3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孔子那段意味深长的话所蕴含的道理,领悟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 懂得孔子借水喻人的用意,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对泗水的论述中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 创设情境,欣赏美景
  (1)导语: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2500多年前,跟随孔子一起去那风光旖旎、春意融融的泗水河畔——游春(学生齐读),一起去聆听大教育家孔子的谆谆教诲。
  (2)齐读课题。
  (3)播放视频录像,观看泗水河美丽宜人的春景。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始,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迅速抛开“杂念”,将思绪停驻于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接着视频展示泗水河畔的美丽春景,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被熏陶、融化,心绪也就自然转移到学习内容上来。]
  2 自读课文,潜心全文
  (1)指导自读,明确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同桌互读、默读……),边读边想象、思考,在文中的空白处,写下阅读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2)潜心读书,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了解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本环节就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既尊重读书方式的自由选择,又强调读书效果的及时内化。]
  3 精读感悟,表达真情
  读后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依据课文内容,预没如下,教学中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作出调整。)
  (1)欣赏“泅水春景”。
  ①朗读体验:用心朗读第二节,读到哪儿就要想到哪儿,读完想想自己最想说什么。
  ②交流感受:
  a 泗水河畔的景色很美。(抓住“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凉风习习……”等词句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泗水春景。)
  b 体会“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
  出示比喻句——“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为什么称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理解大自然和母亲的相似之处:美丽动人、胸怀宽广、富有爱心……)
  拓宽想象:提供句式说话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________是她_______的________。”
  ③指导朗读,读出感情:大家对这部分品味得那么好,能把泗水河畔的美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组织评价——全班齐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里没有理性的分析、没有繁琐的讲解,有的只是充分的阅读和自由的感悟。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通过品词析句、想象说话、感情朗读,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聆听“孔子论水”。
  山示“孔子论水”的句子。
  ①默读这段话,想想读懂了什么?
  ②理解孔子眼中的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a 说它“有德行”是因为它哺育万物,如母亲一般充满慈爱。(通过比较感悟)
  b 说它“有情义”是因为它和顺温和,与人为善,不和人计较。(根据句意)
  c 理解“有志向”时引导抓住“穿”、“凿”、“从无惧色”等词,联系旧知“滴水穿石”的故事讲解,感受水的持之以恒、志向高远。(扣重点词,联系旧知理解)
  d 说它“善施教化”是因为它能祛除万物的污垢,教人从善。(比喻意义)
  ③迁移训练:结尾处省略了什么?(水的其他特点)
  说说水还有哪些特点:“水________,它好象__________。”
  ④孔子从平常的流水之中看出了水的特点,并发出感慨——水是真君子啊!
  a 理解什么是“真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b 孔于是“真君子”吗?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休会到、
  ⑤理解孔子以水为话题,是希望弟子们也要做像水那样的“真君子”。
  ⑥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老师?(休会孔子的“善施教化”)
  ⑦指导朗读、背诵: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懂得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也来意味深长地赞一赞水。齐读感悟。(提示:语速要慢一些,舒缓些,沉稳些)
  ⑧练习背诵:这么深奥的道理该不该背下来?(自由练习——个别背诵)
  [这一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独特体验,引导和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对水品质的感悟,先是采取不同方法合理理解,然后引导迁移巩固,在此基础上体会孔子以水喻人,教诲弟子如何做人的意图,感受孔子的智慧和循循善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4 谈论“志向”,触发体验
  (1)弟子们聆听了孔子的谆谆教导,他们有什么感想呢?自由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部分的主要意思。
  (3)感受子路和颜回的性格特点:
  抓住“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体会子路的“急性子”。
  抓住“深思熟虑、从容不迫”体会颜回的“温文尔雅”。
  (4)作为一个未来祖国的主人,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呢?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5)小结。
  [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道德熏陶。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引导体会子路和颜回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学生自身,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学生在前面的情感积累下“情动而辞发”,也就自然地“真情吐露”了。]
  5 回归朗读,总结升华
  (1)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①泗水河畔的春意原本浓吗?(回顾第二节内容,再次回味泗水浓郁的春意。)
  ②是什么使得这春意“更浓了”?
  先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体会是师生之情为原本美丽的春景增添了生气,最后再领悟这句话是对师生之间浓浓情谊的赞美。
  (2)富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3)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一起欣赏了泗水河畔的绮丽春景,聆听了孔子对水的精辟论述,更感受到孔子与弟子们之间浓浓的情谊。孔子的谆谆教诲将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心间,让我们都做一个如水的真君子。
  [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这一环节紧扣“是什么使得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一问题,让学生回顾全文内容,再次感受泗水春景的迷人和孔子师生之间的浓浓深情,受到美好的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情的熏陶和感染。“做一个如水的真君子”,也就不是一句停留在口头的呼号,而是沁入学生心灵的震撼之声!]
  6 课外延伸,巩固情感
  自选作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做)
  (1)积累意境相似的古诗《春日》。
  (2)搜集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资料,准备开展一次“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
  (3)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课程特点,得法于课内,拓展于课外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和方向。新课标也强调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本环节安排正是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