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优秀作文指导教师的标准

作者:何 捷




  近日拜读了《100名作家教你写作文秘诀》一书,获益良多。该书编者聘请100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专门为孩子撰文叙述自己幼年时的写作成长经历,用100则生动的故事引领孩子们轻松步入写作殿堂。笔者在通读全书后发现,作家的成功无不与其年幼时的写作引路人——语文教师关系密切。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名优秀作文指导教师应具备的五条标准。
  其一:要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叶圣陶说:写作毕竟是一件严肃的事。特别是当您执教的对象是初学写作的孩童时,面对一张白纸,更要谨慎对待,要明确“先有规矩后成方圆”的道理。不能在其初学写作时就对习作产生诸多“错觉”。朱光潜也强调:写作务求养成一种严肃认真之态度。不苟且、不马虎。语不惊人死不休。
  优秀的作文指导教师往往能注重在写作教学全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并引导孩子们逐渐养成严谨的写作态度。黑龙江作协副主席吕中山回忆启蒙的范垂仁老师时,总是忘不了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送给自己的三把“尺子”:一是把作文中的人和事说清楚,二是要写真事,表真情,三是用字要朴实、准确、精练。范老师说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并督促他时时用这三把尺子来衡量自己。后来吕中山靠着这样的写作态度成为专业作家,他没有忘记老师的教导,将这三把尺子传给了外孙女,发现也很见效。可见这是一个可以放之四海的真理。湖南作协名誉主席谢璞回忆自己的代课老师“山羊胡子”先生时,感言从他身上学到写作的真谛——文章需要多琢磨。他小时候写了一篇名为《一只懒洋洋的蚂蚁》的作文,本以为能得高分。没想到“山羊胡子”却给了不及格。原来老师仔细阅读他的作文后,判断此文属于“文不对题”的离题之作,文中的小蚂蚁不但不懒,反倒是勤奋可爱。因此任凭文中语句如何新颖优美,老先生坚持打了不及格。这件事给谢璞的触动很大,可以说改变了他对写作的认识,也影响了他今后的创作风格。
  其二:要有激励孩子的评价措施。于永正老师在多个场合明确地表明他的作文评价观:写作对于孩子来说,算得上是件难事,每篇用心写成的习作都应该评为100分。孩子学习写作确实需要教师给予鼓励,鼓励得当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写作信心,促使他保持高度热情继续参与。所以,无论是写评语、打分,教师的评价行为都应该以激励为目标。叶圣陶说:“发表是写作的目的。”最佳的鼓励方式就是发表。一名优秀的作文指导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的习作得以各种形式发表,这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非凡。
  北京市作协理事金波小时候曾经诚惶诚恐地交给王建瓴老师三篇诗歌。没想到三篇都得满分(5分),而且王老师还在全班以朗读的方式发表了他的诗。这样独特而巨大的鼓励令他记忆犹新。
  其三:要能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来说,在接受写作知识信息时,外界环境和内心感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氛围是轻松、民主、活泼的,相信就能激发出他们的浓厚的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写作练习。胡适也提出“没有趣味所以没有成效”的写作教学观。他还说:写作就是这样,可采取适当的方式,以求引出趣味。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孩子的写作学习积极性,正是一个作文指导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时下作文教学提倡孩子写“放胆文”。其实这“放胆文”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中国作协作家王一地回忆自己高小时的国文张老师,就是一个“放胆文”的提倡者。在他的作文课堂上,从未出现过题目。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另类”的做法。同时,张老师还鼓励孩子们随意发挥,不要让过去学到的写作规范、程式束缚住。他在建国初期就提出“文无定法”的先进观点,告诉孩子们只要“有情、顺理”皆为文章。这不就是如今“放胆文”的核心理念所在吗?前文提到的作家鲁克的黄老师还有一绝活:每周课余带孩子写一篇“随记”,内容不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与当今《新课标》中自由作文的观点如出一辙。鲁克曾经写过捉蟋蟀、雨后稻田捕鱼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没想到还得到黄老师的赞许,并且在批语上充分鼓励。这些做法对少年鲁克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就近而论,上海大学李白坚的“快乐作文大课堂”已在全国推广,得到业内同行高度认可。这与李白坚身为高校教授,能在小学作文课堂上“蹲下来”,以游戏、活动这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形式来教授作文关系甚密。应该说,正是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使得那么多的孩子喜欢上这个“大鼻子”李教授。
  其四:要执著地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进行监督。诚如叶圣陶说的那样,要写好作文,只需做好三件事:广泛阅读,参与生活,勤于练笔。一个优秀的作文指导教师,除了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多接触生活之外,还应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说包含阅读积累和日常练笔两个习惯。这里的督促不是简单的任务布置,而应该是一种长期的关注和不定期的提醒、检查,直至习惯成自然。
  著名作家、编审蒲华清深情地回忆自己年少时的一名严格的语文老师。他除了每周要求孩子作文外,还要求孩子天天写日记。不但如此,老师还每天早上批改日记,下午放学前到班级发还并讲评。对于当时的蒲华清来说,这可是一件“要命”的事,须严肃对待。他说自己就是在老师的监督之下逐渐养成写的习惯,一辈子和写结缘了。说到日记,语文教育家黎锦熙的提法为“日札”。他说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优于作文。笔者近几年也仿照此鼓励孩子每日写“百字作文”。此做法收效良好,建议大家尝试。
  其五:要有深切的热爱文学之心。一个优秀的作文指导教师,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笔耕不辍的作者,一个积极热切的读者。只有自己保持着对文学的深切之爱,才有可能引导孩子走上写作之路。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才能引导孩子阅读和借鉴,知道写作是怎么回事才能引领孩子参与写作,知道写作从业路上的艰辛才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帮助他们化险为夷,顺利前行。
  许多作家的少年时代是幸运的,他们遇到的老师本身就是个作家。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钟宽洪少年时代的老师名叫张少陵。他就是一位散文家,清秀、高雅、恬静。少年钟宽洪亲其师,信其道,因为自己深深地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所以能自觉地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地走上写作之路。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汪习麟的语文老师杜梦鱼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饱读诗书。在新旧社会交替的特殊年代,杜老师的语文课堂上没有政治言论,没有阶级演说,取代的是闻一多、鲁迅的作品分析,是老师动情的诗歌朗诵,是一篇篇励志文章的解读。孩子们就是通过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了解社会,认识世界,自然也爱上了文字,汪习麟更是和文字结下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都习惯在孩子的作文后注明:指导教师。您可曾想过,这“沉甸甸”的四个字是多么庄严,多么崇高。它的背后是每一个喜欢习作的孩子们的殷切希望,也是对语文教师的严格要求。希望同行们牢记成功者的经验,借助巨人的肩膀,做一个优秀的引领者,带着孩子顺利步入神圣的写作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