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让孩子自由成长

作者:袁军辉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帝王蛾”的故事。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必须拼尽全力,它娇嫩的身躯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因为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的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学校的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当学生正沉浸于自主学习的氛围当中时,我们的教师有意无意地扮演一回解救帝王蛾的角色,给予他们帮助,对于学生而言,有时候你的这样或那样的指示与帮助,并不是他们渴求的,老师有可能会成为他们的累赘。还有孩子们的家长,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照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
  帝王蛾的故事,让我们想到教育与教学是一个心与心之间交流的过程,是生命的教育,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那何不从现在做起,少一些无用的帮助,多一些自主的激励,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去自我发现,用一句俗话说,要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成为一位教学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