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别把特色“经”念歪了
作者:高智华
言者凿凿,闻者足戒。学校特色创建“经”果真应这样“念”吗?
特色创建不应只是少数学生的“游戏”
学校是培养人、造就人,使人身心、素质、智慧趋向健康、完美的载体,人人都应平等地参与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诚然,学生的智力、能力、兴趣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绝不是剥夺他们参加兴趣小组的理由。学校特色创建应让所有学生有权利享有接受均衡教育的机会。决策者的理念不能滑进“一俊遮百丑”的思想误区,学校如果因功利心的驱使而把学校的特色建设演绎为少数学生“作秀”、“表演”、“撑门面”,让绝大部分学生无奈地做“观众”,则丧失了育人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应只是让少数人民满意,而应务实地做到“一个学生也不能少”。
特色创建不应过分追求精致化
爱因斯坦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门家。”的确,小学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工程,小学阶段开展特色建设活动应立足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而不是造就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即使对那些有天赋的“幸运骄子”,也没有必要揠苗助长,强迫学生进行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高强度的机械重复训练。领导视察、组织竞赛考核只是促进活动开展的手段,学校不能因此而走向极端。
特色创建应让学生共享教育资源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学校有限的物质资源、经费资源、师资资源不应只让少部分学生充分享受,而应该让全体学生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幸福,那种“厚一薄百”式的重点培养有悖特色创建的初衷和原则,更有悖于公平和谐教育的发展大局,是没有生命力的,更是对教育事业不负责任的。
特色创建要以学生的个体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兴趣爱好趋向不可能都一样,学校特色建设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育人者不能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显性统一而武断指定学生参加某一活动,而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学习需要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倾力创造最佳的条件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发展项目,形成学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健康和谐的特色创建氛围和态势。